第七十九章 龍武-《魚妖追紅塵》
第(1/3)頁
一
興慶宮大殿之上,一個衣甲鮮明器宇軒昂的少年將軍雙膝跪地:“臣李繼侃參見陛下。”
昭宗微笑:“愛卿平身。”
李繼侃朗聲道:“臣父鎮守鳳翔,不敢擅離職守,特遣微臣入京,恭賀太子殿下冊封大典。”
昭宗笑道:“愛卿辛苦了。朕聽說,亂民王仙芝造反,兵至鳳翔,被你一箭射殺了馬匹,由此退兵,可有此事?”
李繼侃謙卑地道:“臣不才,不曾射殺賊首,讓他逃得性命。不過,經此一役,估計王仙芝不敢再犯鳳翔,可保京師無虞。”
昭宗大笑:“真是少年英雄,朕有良將如此,可比關羽溫酒斬華雄,何愁賊子作亂。”
李繼侃朗聲道:“臣父子世受皇恩,自當肝腦涂地,報效朝廷,使我大唐江山永固。”
昭宗正色道:“李愛卿,朕封你為右龍武將軍,賞黃金千兩,以示嘉獎。”
李繼侃雙膝跪地:“謝主隆恩。右龍武將軍一職,雖然顯赫,卻非臣之所愿。”
昭宗笑道:“哦,龍武將軍卿都看不上,那么,何等職位能入愛卿之眼?”
李繼侃朗聲道:“若以駙馬都尉一職賞賜臣下,臣死而無憾。”
此言一出,滿堂寂寂。
駙馬都尉一職,并無實權,卻是炙手可熱的職位,大唐開國以來,只封賜皇家的女婿。
昭宗一怔:“愛卿要做駙馬?”
李繼侃以頭觸地:“臣鐘情傾城公主已久,請陛下成全。”頓了一下:“這也是臣父的意思。”
李繼侃之父,乃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原本名叫宋文通,因平息叛亂,勤王有功,被先王賜以李姓,褒為忠臣,先封節度使,后為隴西郡王,直至岐王,統治隴西一帶長達三十七年,與朱溫,李克用成鼎足之勢。所謂將大欺主,李茂貞自恃功高,漸漸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有震主之嫌,所以,昭宗頗為忌憚。
李茂貞耳目眾多,聽聞死對頭李克用欲求娶傾城公主,生怕對方若是得手,雙方勢力此消彼長,所以,趁賀喜冊封太子之際,派遣兒子李繼侃進京求親,志在必得。
這樣的心思,透過朝臣,昭宗隱隱有所耳聞。按照他的意思,這也算是一樁門當戶對的親事。
李繼侃少年英俊,比李克用那老頭子強上百倍,又是家世顯赫,大約女兒也沒什么可挑剔的了。
更重要的是,以此可以籠絡李家父子,既得佳婿,江山穩固,一舉兩得。
可是,他想的不僅僅是兒女姻親。
李克用前次求親被拒,以一位宗親之女下嫁,好歹沒有節外生枝。這次,倘若允了李繼侃,勢必會引起李克用的不滿,到時候,禍起蕭墻,不知會生出多少禍端。
所以,對于李繼侃的求婚,昭宗既沒有答應,也沒有反對,他需要時間權衡利弊。昭宗笑道:“太子冊封大典在即,這件事以后再說。太子還沒有選妃,做妹妹的,怎好議婚。”
李繼侃想要說什么,昭宗一揮手:“容朕考慮一下。卿且驛館安置。”
李繼侃見昭宗有推脫之意,只好告辭:“臣告退。”
侍從引著李繼侃退出大殿,剛過金水橋,迎面遇上一乘軟轎。
能直接坐轎至金水橋的人,一般都是宮眷,所以,李繼侃站在路旁,低頭靜候。
轎簾打開,環佩叮咚,一個麗人緩緩下轎。
李繼侃心中一陣激動。那宮裝女子眉眼盈盈,卻不正是朝思暮想的琳公主?
李繼侃心里一跳,上前施禮:“公主萬安。”
李琳一怔:“你是何人?”
李繼侃微笑:“臣李繼侃。公主好生健忘,三年前,在德王府見過公主一次。”
李琳上下打量:“你就是那個一箭退敵的李繼侃?久仰。”
李繼侃掩飾不住得意:“公主過獎。”
李琳道:“父皇常常提起,今日一見,果然英雄出少年。”
得到李琳夸贊,李繼侃胸中豪氣干云,勇氣大增。
“公主,臣送的禮物,還算滿意嗎?”
李琳詫異道:“何出此言?本宮何曾收過你的禮物?”
李繼侃微笑:“臣是個武夫,不懂音律,卻懂得寶劍送壯士,名琴贈佳人。素聞公主喜愛古琴,焦尾可算琴中龍鳳,希望可以配得上公主高貴的身份。”
李琳恍然:“原來是你。”
李繼侃柔聲道:“臣仰慕公主,非止一日,還望體諒臣一片癡心。”
李琳想不打他會說出這番話來,臉上一紅:“將軍何出此言?”
李繼侃目光灼灼:“三年前,公主的蹴鞠打在臣身上,自那時起,公主芳容,時刻在心,只因公主尚未成年,故此蹉跎至今,此次進京,臣專為公主而來。”
李琳心里一陣難過。
一個溫柔款款的將軍,在心上人面前訴說往日的情懷,這樣的情意,若是真正的琳公主知曉,一定不會無動于衷。
可是,她永遠也不會知道了。
李琳語氣轉而低沉:“將軍應該明白,男女有別,非禮勿言,這樣越禮的話以后不要再說了。”
說著,拂袖而去。
李繼侃朗聲道:“臣已經向陛下提親,公主若肯下嫁,這一生,絕不敢負。”
隨從不安地道:“將軍失言了。聽說平原公主性格剛烈,恐怕這樁親事有些麻煩。”
李繼侃目送李琳遠去的身影,面容冷峻:“她一定會嫁給我。”
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