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莫名其妙的盧撒庫被帶上裝甲車,一路向著西邊,以最快的速度撤離俄國戰場,之后更是登上了一架運輸飛機,直接飛往柏林。 相比較盧撒庫的莫名其妙,在戰場的另一邊,希特勒的軸心國盟友日本也是滿腦問號,摸不著頭腦。 “他們到底要干什么?那些該死的重型坦克和飛機,把我們一路趕到了沿海港口卻停止了進攻,這是在取笑我們嗎?恥辱,這是我大日本帝國的恥辱!” 華夏東北、華北,以及西南方向的日軍全部被壓縮東移,現在的他們,已經不得已將陸地上的士兵,利用艦船向東南亞各小島轉移,因為他們密集的人數只會成為轟炸機及戰斗機的活目標。 而見鬼的是他們之前無往不利的零式戰斗機,在面對這些詭異的空中敵人時,完全沒有了優勢,僅是一場戰斗就被擊落了四十五架,擊傷二十八架,使得日軍地面部隊幾乎失去了空中支援。 原本日軍的海軍和陸軍就互相看不上眼,而這一次華夏大地上的日本陸軍遭受前所未有的大潰敗,也使得海軍在內閣水漲船高,占據了更多的話語權。 可海軍還沒來得及笑話他們的同僚,自己就在威克島栽了個大跟頭,尾岡率領的艦隊不但沒能拿下這座小島,反而讓對方利用時間差打了一次夜襲,將他們停靠在港口的船只炸了個七零八落,機場、彈藥庫、兵營全都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日軍在華夏大陸及太平洋戰場上兩頭都吃了敗仗,這也讓內閣里的那些官老爺們吵開了鍋。 最終,還是他們的天皇出面才平息了這場無止境的口水戰,但一個問題擺在這些戰爭犯的面前,要么繼續調集兵力,與華夏大陸上的幾股部隊死磕。 要么將陸地上的主力撤至海上,占領太平洋上的各島嶼,擊中他們的海上力量,先打退聯邦軍隊,再回過頭來與華夏軍隊決戰。 經過了激烈的討論,甚至上演了全武行,內閣還是達成了一個決議,那就是暫時將華夏大陸的主力部隊調集到東面的群島之上,配合海軍徹底擊潰新大陸的聯邦軍隊。 他們這么做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戰爭開始之前,日本的能源絕大部分都是依靠從新大陸進口。 要知道他們的鋼鐵約百分之七十,石油、汽油約百分之八十,工業機械約百分之七十,這些主要物資大半都依賴于從聯邦政府進口。 日本在工業制品中不可缺少的鋼鐵生產量是七百萬噸,而聯邦政府生產量則是七千五百萬噸,相比較之下被切斷貿易后的日軍軍需物資的匱乏可想而知。 在周予的運作下,龍行商會將日本本土急需的一些原材料、武器、日用品等物全部都抬到了一個離譜的價格,這讓日本內閣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再加上華夏大陸戰略縱深太過廣裘,就像一個泥潭將他們死死困于其中。 如果戰爭還像開始最初那樣一路連戰連捷,他們還可以靠著搶奪來的資源繼續戰斗,可現在情況有變,華夏軍隊有了龍行商會支持,在裝備和通訊設施上都遠超日軍的配置,這讓他們的那一點優勢也蕩然無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