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農門巧手寡婦種田忙》
第(2/3)頁
辭官回鄉教書,這一直是他的愿望,如今借著回家照顧母親的理由,干脆辭官了。
李睿等人想了很久,最后還是成全了弟弟。
李睿如今圣眷正隆,眼瞅著前途無量,官位還有希望晉升,那么群哥和淳哥其他兒郎不可能再出高官,這事也被秀娘預料到了。
淳哥自己對權勢官位并不迷戀,他想做的都做到了,想有功名做狀元,他得到了,想為百姓做點實事,去外放做父母官,他的政績是優良,皇帝都贊過。
如今他又想回鄉教書,去傳承繼承母親奮斗一生的事業,作為讀書人,他也很高興能回去教書。
李家雖然有點惋惜,可還是支持了他,要緊的是妻子王瀾也很支持他,毅然放棄了京城的一切回了家鄉陪伴丈夫去做教書匠。
回到家鄉學堂的淳哥夫妻倆,非但沒有失落難受,反而異常開心,覺得魚入大海,這是海闊憑魚躍,找到了自己的快樂和擅長的事。
王瀾負責教姑娘們禮儀教養,人情往來,管家理事,淳哥負責教男孩們讀書科舉,琴棋書畫,夫妻二人找到了自己的快樂和奮斗的目標。
他們能這樣堅決,也是得到了秀娘的鼓勵和支持。
雖然京城很多人不太理解,淳哥人到中年三十來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政績優良,就算做不了高官,也是實權官員,怎么就放棄了呢,這簡直太可惜了。
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看法也不同。
盧家張家等世家對淳哥和李家是贊不絕口,培養家族兒郎正需要淳哥這樣有過官員經驗的族親回家族,可說是如此,誰能真的做到呢。
可淳哥做到了,他回到家鄉,教書育人,釣魚畫畫,帶著老母親和一群侄兒崽子,滿山遍野的去采風游玩,日子過得好悠哉快活。
秀娘老了,已經不教書,也不去織作坊了,她把自己從織作坊和酒坊分的錢做了一些處理,都給兒孫族親們交代清楚了。
省城書院定期捐贈書籍筆墨和糧食,留給條路。
江南書院那邊也是如此,友好往來給族親兒郎們多條出去見失眠的路,該捐的不能省。
剩下的用于幫襯附近家窮的村子,讓他們發家致富過上好日子,別忘了我們想成為人人稱頌的望族,就要幫襯窮苦百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