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等到言晏逝去,滄海桑田,秦國只會越來越強,在國力兵力上徹底將并州甩開。 到那時,并州要么像曾經(jīng)的游牧民族一樣被迫向北、向西遷徙,要么滅國,成為秦國的部分。 因此,他們需要有一個相互守望的盟友,燕國就是最好的選擇。 甚至有時候安期生都在想,當初言晏故意放走燕國,給了燕國瀛洲的海圖是不是就已經(jīng)看到了并州的未來,所以有意為之。 “通知也沒用,秦國現(xiàn)在自己內(nèi)部都沒消化掉,就算告訴他們,他們也騰不出手來去管。” 言晏搖頭,告訴秦國也沒用,秦國不可能舍棄陸權帝國的中央集權去改走海上霸權道路。 更何況呂宋氏燕國打下來的,秦國在不要臉也不可能去跟燕國爭。 燕國既然找到了自不同于華夏中原的變法道路,必然也不可能將到手的呂宋拱手想讓。 若是秦國一意孤行的要搶奪呂宋,那么燕國和秦國少不了一戰(zhàn)。 哪怕知道打不過,燕國也絕對會奮起一戰(zhàn)。 戰(zhàn),哪怕是敗了,他們的希望和脊梁還在。 若是不戰(zhàn),將來在面對秦國和并州,他們也只會一讓再讓,最后退伍可退。 這不是燕國想要的,所以哪怕是敗,是亡國,他們也必然會與秦國開戰(zhàn)。 畢竟燕國已經(jīng)退了一次,再退還能退到哪里呢? 安期生和李仁也從行政和軍事方面去分析,秦國必然是在等著并州的反應。 他們會看并州的態(tài)度,再決定呂宋島的歸屬問題。 若是并州也有意呂宋島,那么秦國和并州就會聯(lián)手將燕國給取代。 若是并州無意,他們也師出無名,不好對呂宋下手。 因此,嬴政在蘄年宮中望穿秋水的等著,卻始終沒等到并州的反應,或者說沒有反應就是最好的答案了。 “三足鼎立啊!”嬴政嘆了口氣。 到了他這個位置,自然是想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其中也包括了并州和瀛洲。 只是當初和現(xiàn)在的秦國都沒有能力滅掉兩國,甚至需要與兩國虛與委蛇,避免在一統(tǒng)大戰(zhàn)中兩國下場去搗亂。 “或許這也是個最好的結果吧!”嬴政雖然看不上儒家的某些人,但是對儒家的一些學說還是認可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