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三國:我馬謖只想作死》
第(2/3)頁
“按照丞相這個部署可以看出來,那是相當的穩。甚至為了防止馬謖和李嚴起矛盾,在李嚴到達之前就把馬謖支陳倉去了。”
“可以說,丞相真的很努力的在維持穩定了。”
“結果,諸葛亮前腳剛走,馬謖就在陳倉整了一個大活。僅率千人規模在陳倉附近連戰連捷,因為局勢太好李嚴趁機引兵前來,順勢收復了陳倉。”
“本來陳倉收復是好事,畢竟作為隴右門戶,能拿下此地是漢軍東進的前提。但是隨著陳倉收復,李嚴就和馬謖產生交集了。”
“李嚴,南陽人,按照籍貫應該算荊州派的人。但是因為他入川的時間比老劉要早,在漢軍入川之前已經在益州有根本了,所以被引以為東州派話事人。”
“老劉臨終前,命李嚴與諸葛亮同為托孤大臣,以此來拉攏東州派。但隨著諸葛亮開府總覽大權,李嚴基本就沒啥大權了。”
“但此人和諸葛亮不同,他是一個極其迷戀權力的人。在諸葛亮總覽大權之后,其任江州刺史,常有抱怨之意。而且這家伙底子很不干凈,貪污受賄屬于是習慣了。”
“也因為如此,諸葛亮才把馬謖支開防止出意外。結果都布局成這樣了,還是沒躲過去。”
“馬謖和李嚴在陳倉會面之后,立馬爆發了沖突。眼睛揉不得沙子的馬謖因為也是后勤出身,立馬就發現了李嚴貪污糧秣。”
“雙方在陳倉碰面,矛盾極其尖銳甚至馬謖都拔劍了。到最后還是李嚴先認慫,雙方不歡而散,馬謖隨即回隴西搜尋李嚴的罪證。”
“結果……一不小心,把李嚴試圖政變謀反的事情給捅出來了。尤其是當時李嚴還在陳倉引兵抵御魏軍,要是讓他知道自己那臟事被發現很可能會臨陣投敵。”
“于是,馬謖再度果斷下決定,快馬加鞭返回陳倉,詐稱有丞相書信。在會面李嚴之后,馬謖在營門口悍然拔劍陣斬李嚴,這才避免了一次大亂。”
“隨后,馬謖在諸將推舉下,引大軍正面對陣郭淮。雙方戰于陳倉,而在馬謖的帶領下,漢軍以弱勝強,大破魏軍。”
“請記住這個郭淮,后續這位爺的戲份可不少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