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歷城的城門不斷有人進入,多數響應了長孫無忌的號召,想要支持歷城的李唐皇帝攻入長安城,城外聚集了大量的軍馬,自備軍糧、餉銀的各地軍馬,用實際行動來支持小城皇帝,坐上了皇位就退不下了。 玄武門之變看起來是李世民一人做出的決定,其實是整個天策府高層裹挾著這位秦王發動的奪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更是讓高祖皇帝不得不退位,大唐也是這樣開啟了擴張和繁盛的。 只是現在同樣的事情落在了一個毫不相關的穿越者身上,李恪附身的蜀王,原本就是要領死的,改變歷史線也只是想要活命,只是現在局勢是越發的失控。 “殿下,或許您以討伐奸黨為由頭,或許更有一些……” “底氣嗎?可是你還沒看清楚嗎?真正影響局面的人是這個老家伙,他號召多地勢力進入齊州,他才可以讓朕坐擁軍馬。” 長孫無忌親自在城門口迎接各路軍馬的將領、世家大族,李恪在大名府遇到了他開始,就像是魚兒咬住了魚鉤一樣難受,大唐雙皇的局面是在各種情況下被迫形成的,長孫家族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 父子相爭的世紀大戰即將展開了,只是李恪這次不得不做出新的選擇,那就是順應了當下的局面,投靠自己的人越來越多了,也是保住大唐皇帝的關鍵,這個小城皇帝還是西征長安城,長孫家族只能繼續留在身邊用著了。 權萬濟鞠躬后便離開了,從頭到尾還是不愿意尊稱新皇,可又能如何呢?貞觀之戰即將上演了,接下來就是看看彼此的底牌了。 小城皇帝除了人相對自由一些,其他事情還是要長孫無忌出面,畢竟人都是他邀來的,多數也是長孫家族的關系網,他們的支持也是接下來攻入長安城的關鍵。 李恪以大唐天子的身份來接待眾人,站在他這邊的人多數是天策府舊時的陣容,除了幾位名將未出現而已,尉遲恭被關押、秦瓊冤死,能帶兵打仗的人真的不多,他這個皇帝也必須利用接下來的時刻好好凸顯一下能力。 目前所有人都在表面上敬重李恪,這位被人簇擁起來的第三位大唐皇帝,可惜一點話語權也沒有,擁戴的人還是會去找長孫無忌商量,只能坐在了小亭子里喝悶酒。 可惜初唐的酒水也不好喝,好過喝白開水,半醉之下聽見了腳步聲,抬頭一看,正是原本要做皇帝的人—李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