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宋仁宗趙禎謚號為仁,可見世人對趙禎的評價有多高。 然而就是這個去世之后,連敵國都為之落淚的仁宗,少年時期卻和趙煦的處境極其相似,同樣是少年繼位,同樣是太后垂簾聽政,而太后劉娥一直到去世也沒有放權。 范正嘆道:“醫家最為精通藥物,研究良藥,也研究毒藥,然而世間最大的毒藥也不及權力二字,是仁宗官家和明肅皇后尚且如此,官家如何確認你和太皇太后又能例外,仁宗官家等到了二十三歲,官家想要親政難道還要再等七年?” “七年?” 趙煦心如刀割,這對于一個義氣方剛的少年來說,是一個何等漫長的時間,這對他來說是最大的煎熬,而且這七年也是不確定的時間,萬一更長,萬一出現變故,例如那個經常進宮的皇叔。 “微臣曾經說過,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戰國七雄,秦一統天下,漢末三國持續九十六年,西晉一統天下,南北朝時期持續一百六十九年,隋唐一統天下,五代十國持續七十三年,大宋一統天下,而如今遼宋夏已經三足鼎立已過百年,官家覺得還有多少時間留給大宋。”范正再問道。 趙煦頓時滿頭冷汗,如果按照天下大勢來說,不久后,宋夏遼三國之間必將還有一場驚天之戰,而大宋積貧積弱,若再不變法圖強,恐怕只能落個東吳的下場。 忽然趙煦眼神一轉,看著范正平靜的臉龐,心中一動道:“醫家向來救人于危難,不知朕如今的局面,范太醫可有良方。” “前車之鑒后世之師,不知道官家的局面相比于仁宗當年有何優勢?”范正反問道。 “朕和仁宗比?”趙煦聞言心中不由一陣發虛,要知道仁宗官家可是大宋朝評價最好的帝王,他不禁有些自慚形穢。 “朕比仁宗官家繼位時年輕。”趙煦想了想,不確定道。 趙煦十歲即位,宋仁宗十三歲即位,他有更充足的時間等下去。 范正曬然一笑道:“對于帝王來說,越年輕越是劣勢,畢竟古往今來,沒有哪一個少年帝王能夠有所作為,就連普通人家也極少有少年當家的例子。” 趙煦聞言,不由用古怪的眼光看著范正,明明他就是一介少年之身,主次醫家變法成功,一篇《少年大宋說》讓滿朝百官汗顏,如今卻主動否定少年。 范正正色道:“少年可以輕狂,然而卻不可狂妄,微臣之所以有今天,全賴有一個好父親,他刻板固執,然而卻縱容微臣胡鬧棄文從醫,他恪守禮法,面對親上加親之害的時候,卻依然收集案例,為了兒子的邪方不惜和朝野為敵,他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屢次揚言要打斷微臣的腿,卻一次也沒有下手。…………” 范正說著說著,嘴角不由想著遠在亳州的父親,聽聞自己應召成為太醫的消息,定然會暴跳如雷,一邊揚言要打斷逆子的腿,一邊又讀著《少年大宋說》滿臉驕傲。 “范知府的確是一個好父親!”趙煦微微頷首,官宦之家除了蘇遁這個病秧子成為太醫生保命之外,其他的哪一個不是費盡心機的去當官,怎會容忍棄文從醫這種叛逆的行為。 范正話語一轉道:“而官家同樣也有一個好父親!” “父皇!”趙煦聞言一震,眼窩一熱,不由想起那個在病榻之上,緊緊握著他的手不放的消瘦身影。 “先皇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情就是讓太皇太后臨朝聽政,而非向太后。”范正鄭重道。 趙煦頓時默然,他明白范正的意思,仁宗時期,太后劉娥并非仁宗的生母,以至于劉娥一直手握大權,至死未放,而向太后同樣不是他的生母,卻太皇太后卻是他的親祖母,這就多了一層緩和的關系。 范正繼續道:“據醫家研究,老者和孫輩之間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名為隔代親。” “隔代親?”趙煦不解道。 范正點了點頭道:“這種現象最常出現在祖輩親自撫養孫輩長大的家庭中。所謂含飴弄孫是也,據醫家研究發現,同樣的錯誤如果發生在兒子身上,和孫子身上,往往會有不一樣的責罰,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責罰,這就是隔代親的表現。” 趙煦微微頷首,曾幾何時,他也是經常纏繞在太皇太后身邊,然而隨著他登基為帝,太皇太后對他的管教越發的嚴格,再加上他已經到了親政的年齡,太皇太后卻并未還政,這讓二人之間的感情越發的疏遠。 “你剛才也說過,權力乃是世間最大的毒藥,前朝武則天親生母子尚且如此,就算隔代親恐怕也不能抵抗權力之毒。”趙煦反問道。 范正點了點頭道:“當然,隔代親雖然抵不了權力的誘惑,但是卻給官家提供了親政的機會,先皇托付太皇太后臨朝聽政,她的任務之一就是為大宋培養優秀下一代帝王。” 趙煦默默點頭,高太后雖然把持朝政,然而對他的教育卻極為嚴格,努力培養于他。 “而且仁宗和官家的所面臨的形勢不同,仁宗時期,大宋弊端不顯,僅僅是腠理之疾,而如今大宋已經積貧積弱,無論是百姓還是開明的官員皆希望出現一個英明神武的帝王領導大宋走向富強,這就是官家的機會,強行親政。”范正再次語出驚人道。 “強行親政!你這是要陷朕于不仁不孝么?”趙煦倒吸一口涼氣,震驚的看著范正,世人皆知范正愛出邪方,然而當他們真正面對范正的時候,才知道范正的邪方有多邪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