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其他大臣也紛紛點頭,一時之間,朝廷的風向偏向了為此大理現狀,范正的主戰觀點頓時成為少數派。 “說到財賦!范某倒有一個好消息要給諸位,那就是歷時一年多的航行,童公公的海上船隊已經有一半商隊歸來。”范正忽然轉移話題道。 蔡京冷哼道:“大宋國內國債甚多,就算海商歸來可以帶回大量的財富,恐怕依舊是杯水車薪,又豈能全部用于攻打大理之上。” 其他百官也紛紛附和,總不能海上絲綢之路剛剛帶回一點點財富,就被范正挪用來打仗。 范正搖頭道:“非也,范某所說的并非是海商帶回的財富,而是童公公托海商帶回了一副海圖。” “海圖?” 百官不由一奇,不明白一副海圖為何會讓范正如此鄭重。 當下,范正大手一揮,一副巨大的海圖出現在百官的面前。 “海圖的重要性不用范某多說,海上絲綢之路的利益和潛力遠勝于陸上絲綢之路百倍,更是讓大宋直接獲利,不用經過途徑國家的層層盤剝,足以聚天下之利于大宋。”范正傲然道。 趙煦微微點頭,經過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大宋獲得了巨大的利益,甚至海上絲綢之路關乎大宋國運,早已經成為朝野共識。 “然而海上絲綢之路雖然利益巨大,運載量極高,但是卻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路途遙遠,海上風浪的威脅,諸位大人請看,就算從泉州港出發,途徑占城,真臘,暹羅,爪哇,再穿過狹窄的海峽方可來到蒲甘、天竺等國,其海路足足有萬里之遙,還需借助季風方可前行,來往至少需要一年以上。”范正對著童貫傳回的海圖詳細的解讀道。 趙煦微微點頭,海上絲綢之路雖然利益巨大,然而最大的弊端就是路途太過于遙遠。 “然而諸位請看這幅海圖,大宋南方諸國其實在一個半島之上,大宋海商雖然已經行了萬里之遙,然而實際上饒了一大圈,尤其是蒲甘國更是大理毗鄰,若是走海路足足萬里,若是從大理出發,不足兩千里。”范正頓了頓道。 “范太丞是何意思?”楊畏頓時有股不妙的感覺,顫聲道。 “若是大理并非不是南下大迂回戰略的最后一步呢?”范正重重的說道。 “大理并非南下大迂回戰略的最后一步!” 滿朝百官一片嘩然,所有人都知道范正制定的大迂回戰略,最后一步就是大理,然后再推行北上大迂回戰略,可是誰能想到范正竟然又為南下大迂回戰略又添了一步。 順著范正的目光,滿朝百官將目光集中在小小的蒲甘國之中。 “蒲甘國!” 趙煦驚呼出聲道。 范正點頭道:“不錯,如果將蒲甘國作為南下大迂回戰略的第四步,大宋將會打通下西洋的出海口,足以節省萬里海路,為大宋海商省下一年的時間,同時也將大幅度減少海上風險。” “西洋出海口!” 大宋百官不由一震,紛紛上前查看海圖,發現果然如范正所言,童貫下西洋多走萬里海路就是為了繞過東南半島,而大理到西洋的出海口,只有不足兩千里。 范正鄭重道:“如果我們放棄了大理,那就代表著大宋永遠放棄下西洋的出海口,放棄了大宋的國運!蒲甘國氣候四季炎熱濕潤,瘴氣蚊蟲滋生,大宋的士兵根本無法承受,唯有大理氣候和蒲甘相仿,需要征發西南夷和大理諸兵,再配合大宋的武器火藥,足以攻占蒲甘,這才是最完整版的南下大迂回戰略。” 百官不由為之震動,誰也沒有想到范正的南下大迂回戰略竟然還有隱藏的第四步。 “如此一來,我大宋豈不是四下征戰,攻伐無度之國。”楊畏喃喃自語道。 范正環視眾臣傲然道:“海上絲綢之路關乎大宋國運,而大宋擁有西洋出海口乃是確保大宋海上絲綢之路的利益最大化,欲取西洋出海口,那就必取蒲甘,想要謀取蒲甘,大理乃是重中之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