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雖然大明同化韃靼這一步,一直都在進行,但是架不住總有那么一些野心勃勃之輩,仍舊在挑起事端。 蒙古人可以說是天然的騎兵,而騎兵最大的特點就是機動性快,蒙古人真要在萬里邊墻頻繁襲擾大明,大明每年在邊墻的投入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將極大的阻礙了大明的發展。 既然大明打下了草原也守不住,那就不如不打,可是也不能放任不管,用經濟手段羈縻就是成本最低的一種手段。 朱棣原本以為,這脫歡就是個紈绔廢物,然而他一想到李弘壁的提醒,再仔細一思索這脫歡的所作所為,朱棣卻驚訝地發現,他好像有些低估這個瓦剌小王子了。 這是一頭懂得隱忍的狼崽子啊! 朱棣心中暗暗冷笑,隨后出言緩和了一下氣氛,再給脫歡封了一個恭義侯的虛號侯爵,除了名號好聽之外沒有任何實權,就連食邑都沒有一戶,只有一份按照三品官員發放的俸祿。 雖然是質子,沒有了政治權力,但是該有的體面還是要有的,不然如何能夠顯示出大明的大國風范。 異族封爵,爵位名稱往往都有告誡之意,所謂恭義就是要告訴瓦剌既然要選擇稱臣,那就要謹守臣節,恭敬而忠義。 當然這樣區區一個名號就能讓一代梟雄俯首那是不可能的,只有讓脫歡看到令他絕望的差距的時候,他才會真正理解這個爵位的含義。 這也是今日皇帝陛下在南海子接見脫歡的真正原因! 覲見之后,朱棣就帶領百官檢閱了在南海子進行訓練的羽林軍騎兵。 當脫歡看到這四千騎兵,如墻一般踏著整齊的步伐從眾人面前疾馳而過,心中驚恐萬分。 身為草原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自然是知道這奔馳的騎兵想要保持整齊的隊形是何其難也。 整個瓦剌也挑不出一支如眼前這支騎兵這樣整齊劃一的騎兵,單單從騎兵的整齊度上就能看出這支騎兵的訓練水平,這得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以及大量的錢糧。 俗話說的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這樣的一支騎兵,肯定有一種專門的騎兵訓練方式。 若是沒人指點,脫歡覺得自己無論如何也練不出一支這樣的騎兵。 脫歡頓時覺得瓦剌的未來一片黑暗,從前與大明相比還要一點底氣,就算打不過還可以跑,若是大明這樣的騎兵有個幾萬人,想跑都跑不掉。 檢閱過后,李弘壁看向脫歡笑問道:“小王子,讓你見笑了,我大明百姓以農耕為主,并不擅長騎兵,在你們這些馬背上長大之人面前展示騎兵有些班門弄斧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