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沿途的斷石殘碑隨處可見,碑身上模糊的雕花依稀能辨認出當年的精美,卻在歲月的侵蝕與歷史的創傷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蘇醒是學文博類專業的,對圓明園自然不陌生,她充當了導游的角色,給爺爺奶奶做講解員,何煦偶爾補充兩句。 她介紹道:“這里是澹泊寧靜遺址,曾是清代皇帝避暑讀書的場所,如今雖只剩基址,但從散落的碑石與夯土痕跡中,仍能想象當年‘田字殿’的規整布局,繼續往前走,就會抵達西洋樓遺址的核心區域——大水法遺址……” 曾經的噴泉奇觀早已不復存在,只剩下光禿禿的石座在風中沉默。 陽光透過殘破的拱券,在地面投下斑駁的光影,仿佛在訴說著160多年前那場浩劫。 蘇醒又說:“這邊是達遠瀛觀遺址,以前是乾隆皇帝欣賞西洋景的地方,如今殘存的石柱雕刻精美,細節中盡顯當年的奢華……” 蘇老爺子抬手,指尖輕撫過冰冷的石壁,凹凸不平的表面還殘留著火焰灼燒的痕跡,他心中頓時涌起無盡的沉重與感慨。 “唉……”蘇奶奶這時忍不住嘆息了一聲。 蘇老爺子看了老伴兒一眼,覺得老妻這一聲嘆進了他心底…… 他們沿途經過了觀水法、線法山等遺址,每一處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 何煦說:“仔細觀察石壁上的雕刻痕跡,能感受到古人的匠心與文明的滄桑。” 游覽完西洋樓遺址區后,他們繼續向西前往福海景區,這里水域廣闊,景色秀麗,是圓明園中最大的湖泊。 之后他們又向南游覽綺春園,欣賞江南園林風格的景致。 不過如今是冬日,景色少了柔美,多了蕭條,顯得有些凄涼。 夕陽西斜。 四人也逛完了這座遺址公園。 他們走到出口,下意識都回望了一眼這歷經滄桑的園林,心情都有些復雜。 何煦語氣嚴肅道:“它不再是當年那個極盡奢華的皇家禁苑,卻以殘垣斷壁的姿態,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者與警示者。” 蘇老爺子點點頭,嘆道:“這里的每一塊殘破的石碑,每一根矗立的石柱,都在告訴我們一個真理,落后就要挨打!” 四人離開圓明園遺址公園,準備去吃晚飯。 都到京城了,肯定要去吃烤鴨呀。 何煦已經在某家有名的烤鴨店訂了位置,四人直接過去。 蘇家老兩口晚上不敢吃太多油膩的東西,怕不好消化,所以都只吃了七八分飽。 最后桌上的食物大多都進了蘇醒的肚子。 蘇奶奶忽然覺得,養個胃口大的孩子挺好的,點多少食物都不怕浪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