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武當山極土木之勝,風景極好。自山門向上,有條極長的大理石階,上合星數,共計九十九層,每層九十九階,直通殿門。 登山不易,下山亦難,入了武當山的弟子,除了學成游歷天下,便很少再走過這條長階。 “師兄,道教祖庭龍虎山如何?” 武當山方寸峰上,一大一小的兩個道士,坐于崖岸前,觀眼前瀑布一瀉千里,流入深潭。其中一位手持木劍,頭挽混元髻的小道士,百無聊賴的問向一旁玄字輩道士李玄心。 記得當年世子殿下上武當,開口問得第一件事,不是求道家不外傳的心法口訣和靈丹妙藥。 而是問了一句讓一眾道士愧不難當問題。 “這和尚都是剃度出家,剃了個大光頭實在不雅,被叫老禿驢更是不雅。而你們這些小牛鼻子,什么太極髻,混元髻弄得各個眉清目秀,看上去仙氣十足,怎么卻輸了佛道之辯?要不干脆都剃度出家得了,當個和尚有何不好,那香油錢,嘖嘖。都說盛世佛,亂世道,如今有我燕北王府,坐鎮十六州,能叫亂世嗎?你看你們這武當山,空有座洞天福地,卻也難蓋窮酸氣。” 當時回答世子殿下的正是李玄心。 氣度不凡,唇紅齒白的小道士笑著回了世子殿下:“道法自然,蓄發亦是順應自然而為。再者,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武當仙道貴生,正道成仙前,需要先悟何為人道,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至于太極髻乃我武當劍宗弟子,混元髻是我氣宗子弟,至于當年的佛道之辯,小道士只能推脫說是龍虎之責,但打心里也是這樣認為的。想著世子殿下并不喜歡虛以逶迤,是個直來直去的人,玄心只能直言不諱了。” 那一年世子殿下大笑著,拍了拍這位輩分不低的李玄心,孤身上山武當。 “如今龍虎山,自然不如以往。”李玄心笑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