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這場戰爭期間,祖之隴被他以作戰不力的借口,削去了官職與軍權,爵位則是降為了平西伯,賜了他京師的一處宅子養老。 自此,一直被李欽視為心患的諸藩王被基本平定了。 昔日大吳的土地,徹底的置于了他的絕對統治之下。 宣武十三年,早已準備好的水師,從高麗出發,討伐倭島,邁開了大航海的第一步。 同年李如文在眾臣的推舉下被立為了太子,同時李如武被李欽封為了親王。 而李欽的詔書中,是先宣布的李如武被封為親王,后宣布的李如文為太子。 同時李欽將自己當初在京城內居住的府邸賜給了李如武,讓他結交百官。 宣武十四年,倭島在兵威下投降。 宣武十七年,南洋諸島被陸續拿下,李欽開始組織人將倭島上的人戴上鎖鏈,一船船的運往南洋諸島的種植園里耕作。 同時為了加強南洋諸島的控制,李欽發動了征服安南的戰役,次年安南歸附。 宣武十九年,蒸汽機終于被發明并改良的出來,開始投入使用,李欽看著那一臺臺的蒸汽機,若有所思,在返回宮殿后,手放在龍椅上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宣武二十年,漠北韃靼等部落,在李欽不斷的施壓下,向李欽這個韃靼大汗歸附,同年李欽將目光看向了西域與吐蕃高原。 宣武二十一年,李欽以三子李如慈為帥,齊獨塵為副,率兩萬精銳和三萬韃靼精騎,一共五萬大軍征伐西域,同時征集了九十多萬民夫給他們運輸后勤。 宣武二十四年,西域平定,同年吐蕃高原上表歸附,李如慈被李欽封為郡王。 宣武二十五年,李如武偶感風寒,但長期不愈,最后于年末病逝,同年三子李如慈被封為了親王。 宣武二十六年,李欽將封自己的諸子為王,出鎮新開辟的南洋新領土。 京師僅剩太子李如文與三子李如慈。 宣武三十二年,皇后莊蕭玉病逝。 宣武三十三年,面對李如慈勢力的膨脹,同時還有自己母后病逝后,他勢力的衰退,李如文深感擔憂。 宣武三十三年末,李如文起兵謀逆,被早就準備的李欽識破,最后被廢除了太子之位,貶為了庶人。 宣武四十六年,李欽病重,召李如慈進宮,在太子之位空懸了十多年后,正式冊封李如慈為太子。 此時大唐海外的開闊地已經到了極西之地,向東也在新發現的大陸上進行著開拓,同時將國內不斷出生的人口遷移到海外,緩解國內的人地矛盾。 在最后病重的李欽坐在龍椅上,看著下面的李如慈,想到不斷發展的科技技術。 還有因為技術的改變,導致生產關系的改變,從而誕生的一個個新的利益集團,他們是一定會尋求自己的權力的,李如慈他壓的住嗎? 他的未來如何? 大唐的未來會如何? 是激烈的權力爭奪后,帝制崩塌? 還是相互妥協后,皇帝變成虛職,進而延長更長的時間呢? 這些只有天知道了。 但是肯定的一點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生產方式的改變,帶動生產關系的改變,進而使經濟基礎被改變。 可以保證皇權延續的經濟基礎被改變后,皇權的崩塌是一定的事情。 他越到后來,越是可以感覺到,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自己在歷史車輪前的無力。 不過那些對他來說都是后話了。 李欽坐在龍椅上,將手放到了自己的皇帝印璽上,緩緩的閉上了眼睛。 (全書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