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按錯地方了-《家父暴君李世民》
第(1/3)頁
前往煙霞鎮的路上,左右護法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穿過小半個醴泉縣,李明達就開始給老李說著哪家的婆子喜歡她,常常給她一些零嘴。
還有哪家的布好,但是沒有綾羅綢緞。
李清是個小吃貨,只記得有兩家的飯食很不錯。
誰家的果脯更甜一些。
胭脂鋪子、首飾鋪子,筆墨紙硯等等作坊鋪子,雖然不能跟長安東西兩市相比。
可對于李明達、李清而言,這是她們重新認識世界的第一個有趣的窗口。
如今老李的到來,她們自然要如數家珍的跟老李“顯擺”、講解一番。
聽著左右護法的講解,再看看打量他車輦的李治,老李也是頗為欣慰。
仿佛一夜之間,眼前的兩女一子都長大了似的。
無論是醴泉縣還是煙霞鎮,與從前幾乎沒有什么變化。
多了的幾口窯在大雪天也早已經停工。
甚至具體一點兒來說的話,自水泥燒制出來后,一切就都恢復了平靜。
這并非是刻意為之,而是冬至后,在天寒地凍之余,幾乎所有的戶外勞動都會停下腳步。
時代的步伐也因此變的沉重、漫長。
水泥給了老李很大的驚喜,但夸贊的卻是沒怎么來此吃風喝雪的閻立德、閻立本二人。
陳不同、周老實也在受贊賞之列。
而且老李大手一揮,極為大方就給了很多的賞賜。
這讓兩人在受寵若驚之余,激動的是老淚縱橫。
如此皇恩顯然是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的。
至于真正吃了苦,牽頭做這件事情的李治,倒是沒有得到多少贊賞。
不過李治也不在乎。
他在乎的,還是醴泉、煙霞乃至周邊各個村落的百姓疾苦與福祉。
所以一來一回的路上,對于水泥,李治沒有什么可跟老李說的。
倒是對于下雪時醴泉的百姓疾苦,以及有多少人受災、挨凍,買不起柴火、穿不起厚衣裳,甚至是親眼看到的賣兒賣女一事兒耿耿于懷。
這即是在老李面前告常和的狀,但也赤裸裸的指出了貞觀時代“丑陋”的一面。
即便老李明知道他說的是當下時代的事實,百姓的真實寫照。
但顯然也不愿意聽,揮了揮手就遙望著不遠處的九嵕山寄托哀思。
李治提議反正也不遠,要不去看望看望母后?
李世民搖頭拒絕了。
如此蒼茫大地、大雪皚皚,風景似畫如夢。
老李顯然不想在這個時候,讓被覆蓋了厚厚積雪的九嵕山,受到哪怕一絲一毫的騷擾。
醴泉縣其實并不大,橫豎交叉的兩條主干道,幾乎就是整個醴泉縣的中心。
至于再往外延伸、擴展出來的道路,雖然很寬闊,但人跡稀少。
兩側的房子也是稀稀拉拉,東一處西一處的,加上那些厚厚的積雪,看起來更像是荒郊野外。
回來時路過醴泉,禁衛軍、閻立德等官員都已經先被安排回驛館。
至于跑到煙霞鎮的常和,雖然確實看到了大唐皇帝的車輦。
但至始至終,都沒有在老李跟前露一面的機會。
迫不得已之下,也只好讓車夫駕著車,跟隨著車輦與其他人來到驛館,再次等候著奇跡的降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