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 文字的力量-《這個中醫好年輕》
第(1/3)頁
在古醫學堂某日更新的文章下,陳瑾(月痕舞楓)的留言格外引人注目。
月痕舞楓:醫門學生陳瑾,自幼便與中醫藥結緣,后就讀于中醫院校。自畢業行醫一年以來,學生心性得到一些磨煉,但終因年輕,經驗不足,水平有限,缺乏自信,患者較少,臨床水平上升十分緩慢。
月痕舞楓:學生也曾努力看書,聽名師講課,以充實學識。也曾以古人為師,以圣賢為師,但終究遺憾,不能在明師身邊侍奉,得其諄諄教導,耳提面命。
月痕舞楓:學海無涯,醫路多歧。學生仰慕孟老師風骨氣節,敬佩老師之宏志大愿,幾次醫途迷茫之際,因閱讀老師的文章著作而撥云見日。
月痕舞楓:若有機會能到羊角鎮加入古醫學堂的隊伍,得到孟老師指點迷津,提高醫術、堅定心性,在修身養性之余,能為普及中醫文化、弘揚岐黃妙術略盡綿薄之力,便是學生目前一大心愿。
月痕舞楓:但聞孟老師要求嚴格,不輕易收留來訪學生,又生卻步之心,唯恐冒昧前往,惹人厭煩。退而思之,又覺既為求學,當有誠意,需效仿程門立雪,怎能害怕吃了閉門羹?況且老師常言,人要有自信。我何必妄自菲薄,自鄙自棄?
月痕舞楓:此念之后,又回想學醫初衷,要為他人解決病痛苦楚,變痛苦為歡樂。如果因為自己醫術不濟,辜負患者信任,使得善緣不能善了,豈不可惜?因此萬萬不能錯過向明師賢能學習的機會。
月痕舞楓:學生決定前往拜訪孟老師,以求在醫學上更進一步。老師常強調人要有大志向,要發宏愿,才更容易有所成就。學生便在此立志:愿博聞廣學,使我技藝精湛,救助病苦眾生,并盡我微薄之力,弘揚中醫文化。若有余才余力,則著書立說,流傳后世。
月痕舞楓:學生一介女流,身薄體弱,冒昧求學,望老師不棄,嚴格教導。無論是晨練耕讀,還是背誦抄書,整理資料,或是義診抄方等等,皆聽老師安排教導,接受老師考驗。學生若有一才一能一技一藝能得老師賞識,則聽師調遣利用。
月痕舞楓:老子言: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學生竊以為不是無用之人,望孟老師不棄,雕之刻之琢之磨之,不勝感激!
臨睡前,宋光明又將陳瑾的留言仔細閱讀了兩遍,兩人在文字上的差距,讓宋光明羞愧而自卑。
她是如此有文采,她是如此坦蕩,又是如此謙卑,如此堅定,如此有志向……
而他則是猶猶豫豫遮遮掩掩畏畏縮縮,連來這兒的真實目的都不敢明言。
然而宋光明的字典里并沒有如此豐富的詞匯來形容陳瑾,以及他此時的心情,他的復雜情緒凝練成一句“臥槽好?!保谛闹斜简v。
第二天早上,古醫學堂的公眾號又更新內容了。令宋光明沒想到的是,孟福泉竟然為了回復陳瑾的留言而專門發表了一篇兩千多字的文章。
孟福泉在文章中說:
“看到中醫學子陳瑾的留言,語句誠懇、思維敏捷、表達清晰……
古醫學堂的文章和書籍能夠得到中醫同道的認可和贊賞,且接二連三的醫學院校學子降臨羊角鎮求學,我真是誠恐誠惶。恐“誤人子弟”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