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江南變故-《墨唐》
第(1/3)頁
隨著墨家村的緊急施工,渭水大橋旁的的三層樓,在最短的時間內增高了兩層,隨著一個巨大的望遠鏡安裝完畢,渭水大橋的新指揮部正式成立。
曾經推著輪椅堅持修橋的身影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五樓中那個長長的望遠鏡,以及代為督工的祖名君。
“高山流水!”
“伯牙子期!”
“人生難得一知己呀!”
隨著渭水大橋有條不紊的復工,關于相夫氏一脈李云和算學一脈的祖名君互為知己的故事在大唐廣為流傳。
一個是天妒英才,身患怪病卻堅持相夫氏一脈的夢想,一個是算學一脈的精英,拋物線的開創者,其算學的學問為渭水大橋修建可謂是居功至偉,而在李云不利行走之后,毅然挑起大梁。
“李兄,以我看此處的承重應該不用再加固,已經足夠承重了,這一點,你大可相信小弟,以小弟的算學絕對不會算錯了。”祖名君指著面前的圖紙,自信道,在算學一道,他自認為無人出其左右。
然而輪椅上的李云卻微微搖頭道:“祖兄的算學,李某自然信得過,然而祖兄卻只計算到了承重,水流、橋身下沉等因素,卻忘記了還有一種因素對大橋的影響極大,那就是風力!”
“風力!”祖名君皺眉道,“一點點小風也能對如此大橋有影響。”
“一點點風!”李云搖頭苦笑道:“祖兄是沒有到過海邊,每到夏秋的時候,沿海地帶都會掀起颶風,摧房毀屋常有之事,關中之地雖然風力較小,但是也不能排除龍卷風和短時間的超級大風,一旦強風吹拂過橋面,就會在橋面上下形成風渦,猶如水底暗流漩渦一般。”
祖名君眉頭一皺,道:風力雖強,應該不可能將如此重的大橋吹倒吧!千古以來,只聽說過洪水沖垮大橋,從未聽說過風將大橋吹倒的案例。”
李云苦笑道:“那是因為千百年來的大橋都是拱橋,全靠自身的拱形支撐重量,而渭水大橋乃是首屈一指的懸索橋,其一半的重量是需要粗大的懸索支撐,并沒有石拱橋那樣的重力,一旦遇到了狂風持續吹,形成風力和橋面的共振,李某將其稱之為渦振,渦振一起就會引起橋面顛簸,輕則橋面抖動,重則,橋毀人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