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七十五章 合(三)-《興唐》


    第(2/3)頁

    然而他寫得一手好文章,政務卻欠卻了一些。犯了一個錯,讓言官看到后,彈劾了。于是貶為青海道大總管。

    應當來說,這項任命也沒有錯的。

    兩個和議以后,唐朝不斷的出擊,不是青海南,而是持續的屯兵,或者遷移游牧民,去了海北。屯的田很少,主要是為了放牧的。青海馬好,是青海湖四周特殊的天氣飛地理環境與水土,這才出好馬的。放在河東,飼養戰馬效果打了七折還不止。

    反正河西已經成了一片荒蕪,吐蕃國內環境很不好,唐朝卻在不停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強威。吐蕃人不敢再次侵犯了。其實幾年后,兩國基本上搭成了一個默契,赤海以北,到伏俟城以東,也就是青海湖的東側與北側,成了唐朝的天下。青海湖的南側,包括伏羅川與大非川,則是吐蕃人的地盤。

    但不代表著沒有危機。

    這樣一來,得到了大量的牧場,卻變得無險可守。因此這數年來,青海大總管之職,皆是一時的良將擔任的,從黑齒常之開始,到王方翼,再到郭元振、唐休璟,然后到駱務整。

    吐蕃主和蒸與親唐派逐漸占據上風后,多少年安然無事,兩國都有些放松了。王助不是武將,但他孫女是吐蕃的贊蒙,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前去青海,更能有效的處理兩國事務。

    但是李威也疏忽了一點。

    王鋤是頂級世家子弟,王方翼也是,可世間能有幾個王方翼?到了青海后,很看不起一些蕃人,包括漸漸漢化的黨項人。因此執事時,處理很不公平。又自做主張,改了稅務。于是數月下來,積來了許多矛盾。

    危機終于來了。

    唐朝依然不覺。此時李威下了一份謅書,引起了軒然大波。

    新羅與倭國打來打去,或者請求唐朝幫助。李威也做了慎重的調解,甚至派了龐大的使者團前去倭國,進行了談判。讓倭國與新羅各退一步,新羅將東南角劃出來,賠償給倭國。倭國也從漢江口往回撤,騰出占領的一半地盤。

    結果呢,新羅人不愿意,我干嘛割土賠地。況且東南角那是我新羅人的老家,說什么也不能夠讓給倭國。倭國也不同意,當初我們可是談好的,我們兩國誰占到了,就歸誰管,天可汗哪,你可不能改變主意。

    招待很豐威,結果使者團沒有調解成功卻在倭國兜了一個大圈子,看了看倭國許多地方的風景與人情后,回國了。其實已得到了第一手情報。而且這一行,戶部員外郎杜丞卻給唐朝帶來了一個大大的驚喜。

    倭國面水稻!

    從三國年間倭國就出現了水稻,產量也未必很好,可它在倭國逐漸改良后,卻適應了倭國那種寒冷的天氣。并且稻谷產量永遠超過麥票的。河北與河東地區依然不能引種,畢竟稻谷的生長,是寄托在大量水源上的。可是遼東卻不乏水源,有眾多的河流每年冬天又會落下大量的積雪,春天一來,江河融山川冰雪融化,保證了水源。

    這也是李威想方設法,改良糧食種子的產物。滿世界的在找優良的作物和子,進行改良。所以連帶著官員都變得很慎重起來。于是倭國耐寒的水稻種子不知提前了多少年,進入了唐朝。

    這為開發大遼東計劃打平了基礎。

    已經在遼東沿渙地區試種,每畝地一年只能收一次,但產量接近了二石半。也足夠了,再改進一下,三石同樣不是夢想。可無人領倭國的情,這些年,倭國從唐朝得到了多少好東西?

    調解不成李威大怒準備全國征四十萬大軍,建造一千艘戰船,踏平新羅與倭國這兩個可惡的國家。

    謅書一下,全國嘩然。

    打新羅人好理解也似三能成功,然而打倭國,需要跨海的。四十萬軍隊跨越大海?言官與老百姓、學子大儒的上書,迅速將三省堆滿。

    還是做一次試探,看看民意。

    狄仁杰找到了李威搖了搖頭,不行啊駙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