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合(七)-《興唐》
第(1/3)頁
“母后,不可,國家再怎么困難,也不能動用母后的首飾。”但李威心中很高興的,母親熬了九年多時間,終于看開了些,雖然自己也做了許多努力工作。這也來之不易啊。
“癡兒,青海平定,乃是我大唐之幸事,至于首飾,等以后年光好了些,從國庫里撥換給哀家就是。”
“太后賢明,”諸相一起夸獎。
太后這個舉動很有積極意義,并且不是少錢,一下子多出五百多萬緡錢,馬上經(jīng)濟壓力會緩解很多。
“母后……”
“若你覺得過意不去,今天冬至陪哀家去看你父皇,明年去一趟東都。好久未去,哀家也老了,有時候想哪里的景與物。”
“兒臣一定遵從,若是明年風調雨順,兒臣順便陪母后去一趕嵩山。”
“也好。”
“太后,陛下,且聽臣進一諫,”王勮說道。青海讓他弄成了一個爛攤子,這是李威有意為之的。不過引爆了論欽陵出軍后,他也沒有呆在青海的必要了。王方翼出動后不久,就將他調回京城,擔任了禮部侍郎,官雖貴可責任輕。讓他混日子吧。
“說。”
“臣以為青海平定,乃是國家最大的興盛之事。所以臣以為陛下可以擇一個好年光,封禪泰山。”
他說完了,居然連宋璟都沒有反對。
封禪需要文治武功的,可這十年來的文治武功,古今罕有。這樣的大治下,再不封禪,后人都不好意喊封禪了。
武則天也有些意動,說道:“王卿言之有理。”
李威卻搖了搖頭說:“不妥。封禪浪費太大,又騷擾百姓。國家看似大治,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
說到這里,看了看地圖。現(xiàn)在的唐朝疆域真的很大,青海囊括下來,更使得疆域大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若是將海客所圈的地方包括進去,有可能超過了后來蘇聯(lián)的面積。
但實際呢?
嶺西只是羈縻而己。要么推廣漢化,許多人現(xiàn)在會說漢語了。實際上不是因為遠,還能將疆域擴一擴,將法爾斯囊進手中,大食也會無可奈何。但李威不想要了。
西域做得比較好的。慢慢的漢胡雜居,有可能以后這里會成為唐朝真正的領土,現(xiàn)在只是一半。青海做得更好,可還要努力,只能說一大半。靈夏等地,馬上吐谷渾一撤,再遷去中原百姓,將不會再有歷史上西夏之災。經(jīng)營得當,能真正屬于唐朝的領域。六鎮(zhèn)也做得比較好。可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契丹人。他們沒有過,又不好將他們往大草原上趕。這些契丹人、奚人也會很頭痛。遼東僅是沿海一帶。嶺南與交州反而經(jīng)營得很好。但南詔一帶,也只能一小半屬于唐朝的領土。
更不要說大漠。
只能說三分之一真正屬于唐朝領土。這個大融合過程,至少一百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還要人君都是英主,才能夠真正完成。
疆域越大,隱藏的弊端越多。
將目光收回來,又道:“不能自滿哪。若是有心敬奉上天,不是封禪,而是想方設法使國家變得更加風調雨順,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yè)。這才是上帝最想看到的。”
“陛下,正是。”宋璟說道。無論李威用了如何的手段,在這個時代,皇帝還是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作為一名直臣,自然希望皇帝要學會節(jié)制。那怕只穿著麻袍,三餐吃的是素菜,他們還有可能說,再須努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