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立場鮮明-《賊天子》
第(1/3)頁
身為皇帝,李云的能力已經極端強大,理論上來說,只要人力能夠做到的事情,他基本上都能夠做到。
并且,只需要一句話,或者是一道明令。
但即便是這般權柄,做事情也不能太生硬。
換句話說,是要名正言順。
所謂的新學舊學之爭,已經持續了二十年,二十年來,李云作為新學的倡導者,并沒有去打壓舊學問,也就是圣賢之學。
是因為,圣賢的學問,乃是多年積累下來的智慧,是需要繼承的。
只是在李云看來,這些學問,應當是用在道德方面的教育,而不是把它們當成官場的敲門磚。
另一個世界里,科考正規化之后,儒家就漸漸演化成了儒教,最后被扭曲的不成樣子。
因此,李云引導的考試方向,是實用性的學問,比如說目前新學最顯眼的科目,農學。
這些科目,能有具體的用途,考試的時候也比較容易量化判分。
到現在,開國已經十一年了,李云倡導實用學,更是已經接近二十年,二十年,已經到了要確立風向標的時候了。
其實早幾年,李云已經在找機會了,畢竟這個事情太敏感,的確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以及一個合適的借口,只是機會一直沒有到來。
而現在,機會來了。
江南道綁官案,無疑就是一個天賜良機。
之所以會有這種機會,并不是因為李云是什么天命之子,運道絕佳,而是因為兩種學問,或者說兩個不同的利益群體,隨著矛盾加深,沖突必然會愈發升級。
而這一次,巧就巧在,事情發生在金陵,發生在江東。
江南道作為李云的大本營,他的群眾基礎,可以說是牢靠到不行。
如果是在別的地方,大規模懲治這些讀書人,這些讀書人還真有可能煽動地方百姓鬧事,甚至謀反。
但是江南道不可能,哪怕李皇帝發了狠,把涉事的幾百個人全家上下都給弄死了,江南道的百姓也不可能成規模的起來反抗李皇帝。
聽了李云這句話,杜相公也明白,皇帝陛下是要借著江南綁官案,來殺雞儆猴了。
儆那些蠢蠢欲動的猴。
杜相公沉默了片刻,然后對著李云低聲道:“陛下,綁架朝廷命官的狂徒,都是罪有應得,但是其余鬧事的數百人,罪不至死。”
李皇帝看了看杜謙,啞然道:“受益兄是覺得,我要在江南大開殺戒了?”
杜謙沒有說話,只是看著李云。
李皇帝淡淡的說道:“一定要有人,為綁架縣令的事情負責,否則朝廷法度不再,各地說不定會有人有樣學樣。”
“只要參與了綁官的,俱要重罰,其余人。”
“也五代不得入仕。”
聽了李云這句話,杜謙心里就有底了,他深呼吸了一口氣,低頭道:“那臣這就回中書去,跟姚相郭相,一起商議一個結果出來。”
李云看著杜謙,微微搖頭:“讓他們琢磨去就是,受益兄何苦參與進來?”
杜謙搖頭:“我怕他們被陛下責罵過之后,擬出一個太狠的結果出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