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41 緣因私利勤王駕,誰為公義舍此身-《蟻賊》


    第(1/3)頁

    在聽過李惟馨和王保保的不同意見之后,察罕帖木兒做出了決定:“馳援大都。”

    因為就像王保保說的,身為臣子、如果坐視“天子”陷入危難而不理,就是不忠。不忠,“天下”自可群起而攻之。不管元帝會不會“有事”,首先在“道義”上就失了一分。

    “道義”這個東西,很多時候沒有用,但很多時候卻也很有用。什么是“民心所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人人皆喜善而憎惡;就算是再惡的人,也不會喜歡和小人打交道。——“道義”,就是“民心所向”。所以說,“順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無名,事故不成”。

    ……

    察罕帖木兒稱贊王保保:“吾家千里駒已經長成”。不是在夸王保保的軍事素質,而是在夸他已經具有了政治素質。只懂軍事、不懂政治,最多一員悍將,運氣好的封侯拜爵;運氣不好的“兔死狗烹”。兩者皆懂,就不一樣了,可謂真正的“人杰”,人中俊杰;便如馬中千里駒。

    不過,卻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王保保固然所言甚是,但李惟馨說的卻也不是沒有道理。甚至,若是單從權術、軍事這方面來衡量,李惟馨恰恰才是正確的一個。

    所以,馳援大都是要馳援、勤王保駕是要勤王,但不能輕舉妄動,說走就走。在奠定了基調之后,室內諸人又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爭執,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最后拿出了一個辦法。一個該如何“勤王”的辦法。

    ……

    總體上分為三步。

    首先,海東在濟寧、淮泗一帶,不但有趙過部、并且有徐州軍;一旦“我部”北上馳援,他們很有可能會抄襲后路。所以在北上之前,要先把他們解決掉。即使不能徹底解決,也要想方設法將之“拖住”。

    那么,怎么將之解決,又怎么將之“拖住”?

    李惟馨認為:“時間緊促,若是想將之徹底解決怕是難為。只有想辦法將之拖住。……,如何拖住?是不是可以調動河南軍佯動?是不是也可以命令張士誠南上?如果這樣做了,有兩個好處。不但可以將趙賊、徐州賊拖住,并且可以威脅安豐、金陵,使之不敢響應鄧賊、貿然輕動。”

    察罕帖木兒深表贊同,說道:“趙賊自出益都、入濟寧,已近兩月,侵略不休,將士疲累;更且新近接連兩敗,想必士氣早已低沉。守還可以、攻怕不能。……,再加上先生此計,有我河南軍以及士誠部佯動、南上,以為威脅;則我軍后方萬無一失了!”

    當即,寫了書信,命人送去浙西,催促張士誠履行盟約。——之前,他和張士誠曾結盟:彼此呼應。張士誠也給了回音,說愿意這樣做。現在,正到實行約定的時候了。

    并寫軍令一道,也遣人八百里加急、送去河南,命調動各部,佯動南上。

    ……

    這第一步,只是將趙過、徐州燕軍拖住。

    第二步,“趙過軍”盡管“疲憊”、“士氣低沉”,但畢竟成武距離曹州只有百十里;“我部”如果北上,保不準他會不會從后邊追趕。所以,不能明走,必須暗走。也即:“瞞天過海”。

    還是李惟馨,建議說道:“臣以為,我軍北上前,應先放些煙霧出來,以之迷惑趙賊。等他發覺不對時,我軍去之已遠;他追則不及,則我后路之安全可又多加一層。”

    “先生所言甚是。只是:計將安出?”

    “主公可宣言:要用‘圍魏救趙’之計、以解大都之危。作勢東進、欲取益都。則趙賊聞之,必然惶恐。他連敗之軍,肯定不敢出城搶攻,為阻止主公東進,唯有固守城池而已。……,如此,我軍自可潛行出城,輕松北上。”

    ——洪繼勛推斷察罕帖木兒為解救大都、會使用“圍魏救趙”之計。要說,他的推斷是有道理的;但是,察罕帖木兒卻偏偏不肯采用。到了李惟馨這里,“圍魏救趙”更成了放出來迷惑“趙過軍”的煙霧彈。

    察罕帖木兒點頭稱是,言道:“此計大妙。便按此行事。”

    說做就做,即命人放出風聲,詐稱要東進、攻取益都。

    ——卻是為何察罕不肯采用此計,只肯用之作煙霧彈呢?

    他自有道理。在之前討論馳援大都的方案時,也曾有人提出過這個辦法。他否定地說道:“鄧賊多智,其黨洪賊狡詐。他們不會想不到我軍可能‘圍魏救趙’;如果想到,他們肯定就會有相應的布置。沙場征戰,用兵貴‘奇’。所以這個計策恰恰是最不可取的。”

    也正因了他的這番話,故此李惟馨才提出:既然最不可取,干脆就用來“放煙霧彈”。敵人以為我中計,其實敵人中了我計。

    ……

    這是第二步,“瞞天過海”、北上馳援。有了第一步和第二步,還不夠。用兵之道,“多算勝、少算不勝”。固然,仗一打開,就重要的是隨機應變;但在開戰之前,卻需要面面俱到、各個方面都需得想到、布置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