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一個對他李元景拋來「真正橄欖枝」的,居然是大名鼎鼎的二代「闖王」李黃朝…… 但這顯然并不是李元景的最優解! 甚至。 連「優解」都算不上。 雖然李元景此時對闖王李黃朝麾下的勢力了解并不夠充分,但這些時日下來,多少也是知道一些的。 別看李黃朝領導的流民軍主力,又是號稱五十萬,又多少萬大軍的。 實際上。 他們的骨架,還是出自老陜北的那幫老營油子。 這跟后世太平天國是很類似的。 太平軍 南征北戰,一路橫掃清廷,真正仰仗的,正是當年金田起義時附庸在他們身邊的那些廣西客家老兵! 比如。 翼王石達開。 不過。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此時流民軍能夠依靠這些老陜北迅速做大做強,但其缺點也同樣明顯! 那便是「看出身」的。 你不是老陜北出身? 那對不起。 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得臥著。 就如同后世的李巖,絕對是有治世之才的,為李自成提供了不少安置田產、比較合理的穩固根基的辦法。 奈何。 李巖是河南人出身,哪怕背后還有紅娘子的支持,卻始終無法進入到流民軍的核心決策層,反而是被處處排擠。 最終,身死道消…… 這也是農民起義的一大無解弊端! 因為他們從娘胎里帶出來的一些不可描述的先天原因,他們是注定得不到這個時代真正骨架的地主階級支持的。 對李元景而言,投靠闖王李黃朝就更不靠譜了。 畢竟。 李黃朝現在的地盤是在中原,看似是要圍攻齊州,但多山地的齊州可不是中原這種大平原能比的。 更不要提,齊州近海,可是有著大海支撐的,江南的物資,包括人員兵力,隨時都能趕到齊州。 再者。 眼前這位高爺,就算在闖軍中地位不低,那也究竟不是他李黃朝親臨呢。 連李自成親自「三顧茅廬」的李巖都遭不住,他李元景,真能比李巖這種「治世之能臣」還要更強么? 這顯然不是腦子正常的人敢去「梭.哈」的事情。 「高爺,感謝您與闖王厚愛,只可惜學生諸多瑣事纏身,且,也有許多難言之隱,怕是要有負高爺和闖王厚愛了……」 思慮良久,李元景相當慎重與真誠的給出了高爺答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