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孫策主動要求與曹操結盟,答應幫助他滅了袁紹,但是要求曹操將另一半南陽以及徐州都讓“”給他。 曹操本有些不悅,心想你孫策有什么底氣跟自己這樣談條件,但是他聽孫策說不要河北一寸土地后,思量再三,還是決定答應孫策。 他倒不是覺得離了孫策就沒法戰勝袁紹,而是南陽與徐州恰好在自己與俞涉的領土之間,曹操很清楚他與俞涉必有一戰,如果孫策擋在兩人之間,那么首先挨打的一定是孫策。 曹操與孫策暗中簽訂盟約,孫策從南陽秘密發兵,通過徐州進犯河北,袁紹萬萬沒想到孫策會長途跋涉只取自己大后方,頓時慌了手腳,派出顏良高覽迎戰。 然而顏良高覽兩人并不是孫策甘寧周泰等人的對手,袁紹軍隊在清河一帶大敗,損兵十多萬。 孫策領兵往鄴城進軍,袁紹只得讓官渡大軍回援,曹操覓得良機,全軍出擊,在官渡又大敗袁軍。 兩場大戰之后,袁紹元氣大傷,并折損了顏良高覽兩員大將,只剩下張郃的五萬兵馬死守鄴城。 曹操領軍二十萬,孫策領軍十五萬,鄴城被團團圍住,袁紹見大勢已去,才知道田豐所說是對的,然而他聽說田豐在獄中嘲笑自己不聽勸誡,一怒之下竟下令殺了田豐。 田豐顏良等人一死,逄紀便將戰敗的責任全都推到這些死人身上。 張郃見事情要繼續這樣下去,遲早把他也給搭進去,于是留了個心眼兒,防著逄紀又從中作梗,構陷自己。 可笑的是袁紹都已經到了這番田地,帳下文臣武將還在內耗,互相算計。 雖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袁紹在河北實力雄厚,但他帳下真正愿意為出生入死的人,要么死在戰場,要么死在獄中,要么就是遠走他鄉,剩下的不過都是逄紀這種追名逐利的人,根本無法抵擋曹操與孫策的聯軍。 俞涉暗罵袁紹無能,原本官渡之戰后曹操花了好幾年才平定河北,現在樣子袁紹恐怕頂多再撐兩年。 俞涉約劉備在襄陽見面,兩人都清楚曹操一旦平定河北,必定會趁勢奪取天下。 而他們兩人與曹操有深仇大恨,他一定會設法先解決自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