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離去-《楚閣》
第(1/3)頁
“不怪你,要怪也是怪我,是我優(yōu)柔寡斷,更是自己實力不濟,曾經(jīng)我有過實力,可以登頂那個位置,這樣我也能夠不受制于人,保護我想要保護的人,讓楚國的百姓也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可是自己猶豫了,害怕那個位置所承擔的責任,選擇做了一個幕后之人,閑散的世子,只可惜,這樣做,處處受制于人,也許是我罪有應得的吧”,葉云逸濕紅著眼眶,葉家對他幾乎是傾盡了所有,而他卻沒能保住,一次次的以損失葉家的利益,那實現(xiàn)自己保住楚國的目的。
十幾代人的心血,從他這兒恐怕是要斷了,自從葉北疆去世之后,葉云逸明白了一個道理,人活一世,只爭百年,百年之后,管他洪水滔天,那與我又有何妨。
這一次算是他為楚國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接下來,楚國吃下了晉國一半的利益,就算是燕國也不敢輕易短時間的進攻楚國了,這下局面再次回到了平衡的狀態(tài),晉國被瓜分掉了,剩下的燕國和晉國各占一半的利益,這樣一來,平衡的狀態(tài)再次恢復。
葉云逸在接到暗探的消息的時候,欣慰了一下,他一手扶持著楚國長大,像是一個老父親,一手辛苦的將楚國扶持長大,今天終于看到楚國自己站了起來,有了自己的思想,可以在燕國這樣強大的狀態(tài)下,抓住時機,啃下一塊肉來,不至于讓自己餓死,葉云逸等這一天等了太久了。
葉云逸想起自己剛接受楚閣的時候,就看出了楚國已經(jīng)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為此他不停的利用手上的籌碼,不停的為楚國的未來找機會。
先是收買拉攏楚都守軍,布局謀劃等著哪些權貴們跳出來,果不其然,魏瓔珞的算計下,楚國的權貴們?yōu)榱怂^的利益,不惜謀反。而楚冕的墜馬去世,就是葉云逸故意露出的破綻。
楚冕去世,楚國舅為首的一幫權貴們不惜逼宮,還將皇太后這個一直不穩(wěn)定的因素抬了出來。
在對待皇太后這方面,其實葉云逸是做了兩手準備的,如果皇太后真的和他們同流合污了,那么自己之前派出去的暗刃哪怕是拼死,也要除掉皇太后的后手。
幸運的是,哪怕失去了親子之痛,也沒有讓皇太后失去理智,在試探一番葉云逸之后,就放心離去,還將葉云逸一直提防的后手交給了葉云逸。
除掉了權貴之后,接下來就是朝政的問題,而這個時候,曲天鴻的回歸,給了葉云逸極大的幫助,在曲天鴻的執(zhí)政下,葉云逸的許多改革主張得以在楚國生根發(fā)芽。
削弱皇權,將秦洛瑤扶上那個名存實亡的皇位,三司分離,將大權分散,收楚國上下之土,分楚國百姓,聚天下人心。
囂張的州郡,被葉北疆帶領的大軍直接橫掃,讓整個楚國整整意義上的實現(xiàn)了一統(tǒng),各個地方政令同行。
邊疆上,扶持玄柯接手青云城,讓玄柯逐漸成為獨當一面的將帥之才,在隨州出事的時候,更是將夔州這個歷來不服管教的地方心甘情愿的在楚國出事的時候,死死的擋住了晉國的進攻步伐,給楚國贏取了反應的時間。
面對西海這個楚國一直以來的問題上,葉云逸更是將手中的暗刃帶去,不惜折戟了全部的暗刃,將西海問題穩(wěn)定下來,還為西海未來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開學堂,濟民生,讓西海這個不穩(wěn)定的地方,得以解決。
對于邊境問題,其實葉云逸的父親葉北疆也有過自己的嘗試,那就是在青云城這個地方廣開貿(mào)易,他久居青云城,深知邊境的痛苦,有些時候,他們這些邊境上的將士并不愿意爆發(fā)戰(zhàn)爭,可是軍令不可違背,他們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
而廣開貿(mào)易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邊境上的沖突,甚至可以緩解三個國家之間的矛盾,可是有些事情,不是光靠貿(mào)易就能解決的,葉云逸在這方面看得要比自己的父親看得更遠。
戰(zhàn)爭無外乎欲望的擴張,而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國家,有國家,就會有多個國家之間的爭斗,而矛盾
(本章未完,請翻頁)
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戰(zhàn)爭就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燕、晉、楚三國,積怨已久,爆發(fā)戰(zhàn)爭是無可避免的,只是作為邊境的守將,葉北疆已經(jīng)是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變了。
對于晉國發(fā)動戰(zhàn)爭,葉云逸一點都不奇怪,楚閣這些年收集了無數(shù)關于晉國和燕國的情報,而這些情報對給葉云逸的判斷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只是沒有想到寒夜舒居然如此的大膽直接不按常理出牌,本來葉云逸以為最有可能率先發(fā)動戰(zhàn)爭的是燕國,畢竟燕國的實力擺在了哪里。
青云城一戰(zhàn),楚國吃下了燕國的二十萬大軍,就算是燕國想要發(fā)動戰(zhàn)爭的話,那也的有個四五年的休養(yǎng)生息的時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