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盛衰-《楚閣》
第(2/3)頁
七十萬大軍,真正有戰斗的不足三十萬,而許多的軍隊人數還是為了夸耀成績虛報上去的,因為都知道魏天戈在意的是軍事,所以為了讓軍事上的實力變得漂亮些,一個軍三萬的人馬,硬生生的上報成了五萬,五萬人馬的上報稱有十萬,所以真正的盤查下來,恐怕燕國的七十萬大軍注水的居多,三十萬的人馬都撐死了。
魏瓔珞畢竟勢單力薄,能夠動用的也只有軍刺的幾千人,而且現在軍刺的地位遠遠比不上之前,真正為著燕國著想的軍刺,卻不停的受到了打壓。
魏瓔珞已經記不清,她帶著軍刺,這些年暗中為燕國解決了多少看不見的危機,從最先開始的哪些晉國復仇之人的暗殺,再到許多妄圖奪權的人,還有燕國朝廷內部之間的權力爭斗帶來的動蕩。
就算是這樣,依舊沒有喚起魏天戈的清醒,依舊還是沉浸在自己給自己劃定的甜蜜圈里。
這也和魏天戈的出身有很大的關系,年幼的魏天戈不受燕皇的重視,而他的童年是過的極其的凄慘的,與他同年的哪些皇子們則是享受著身份的權力,所以從小魏天戈的心中就種下了他一定要比這些人過的還要好的種子,而現在這些事情都達成了,心中的意念也就開始了瓦解,不再像之前那樣充滿了斗志。
燕國的懈怠,也讓不少曾經的晉國遺民開始了蠢蠢欲動,這些年這些被打敗的晉國遺民一直在燕國都是被看不起的存在,加上之前亡國的仇恨,趁著現在燕國百姓苦不堪言的時候,開始出來散播流言,煽動燕國百姓的反抗情緒,讓本就走下坡路的燕國更加的岌岌可危。
燕國的繁華盛世之下,早已經暗潮洶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很顯然,燕國在還沒有拿下楚國,實現一統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自我的沉醉,早就將之前打下的基業自毀。
反觀楚國這邊,沒了燕國的戰爭威脅,加上燕國百姓的上下一心,就算是商業上極其昂貴的賦稅,依舊是沒有阻擋住楚國強大。
之前有葉云逸的謀劃,葉云逸失蹤之后,有東方虞的高瞻遠矚,始終讓楚國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而當下楚國的民心凝聚,大有氣吞山河的氣象。
楚國這些年雖然沒有屯兵像燕國那樣的恐怖,可是為了抵御燕國的威脅,到了現在,楚國也有著多大三十多萬的大軍常備,而且在玄柯和徐廷尉的練兵之下,楚國的士卒早就脫胎換骨,崢嶸之氣初現端倪。
而且在東方虞歸隱之后,接手的木勛,更是在之前二人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的推動了楚國的內政的變革,許多繁雜的機構被拆除,而不少真正有用的機構被設立。
人才的選拔上,之前的科舉制度在大調整的基礎上,做到了真正的選拔人才,楚國的不斷發展繼續各樣的人才,而楚國的科舉改革正好促進了楚國人才的利用。
在科舉制度之下,楚國的許多人才得以重用,光是一年選拔的人才就多達到一萬多人,不僅如此,科舉打破常規,給了許多寒門機會,緩和了楚國這些年變革所帶來的尖銳矛盾。
科舉之下,既然有被傷害的一方,而不少受害的一方又通過科舉重新獲益,將矛盾的一方吸納進來,為我所用,這才是最好的制度。
楚國也是最先開始注意生產科技發展的,許多的農業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極大的進步,生產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生產力的支撐下,楚國的許多地方都出現了繁榮的景象。
時間逐漸遠去,葉云逸費盡
(本章未完,請翻頁)
心機挽救的楚國,如今已經有了一統天下的氣象。可是在葉云逸執掌暗閣的時候,楚國卻是一個內政堪憂,州郡混亂,百姓流離失所,邊境戰亂不休,外敵虎視眈眈的存在。
在葉云逸消失的這些年,葉云逸這個從未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的名字,也沒有再次被世人所記住,只是葉家那堆疊如小山的牌位面前,最下面的地方,多了一個沒有名字的木牌,那是葉伯為紀念葉云逸所準備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