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劉氏知道,高門大戶的夫人很難事事順心,何況是王妃呢?更何況這位王妃在京都并沒有什么娘家勢力。 她知道,卻做不了什么,只能在信里安慰木婉茹,再多給她寄些錢和物去,希望木婉茹過得好些。 但即便木婉茹生下了長子,這情況也沒好起來,她只能默默為此嘆息。 小兒子元良倒是沒什么讓她憂愁的事,當然,也可能是他年紀還小,又要忙著讀書考取功名的原因。 除了這些事外,劉氏就沒多少要操心的事情了。 在她身邊長大木小姑的三個女兒木春、木夏還有木秋如今也已嫁出去了兩個,最小的也訂了親,一切順利。 最大的木春嫁給了李三牛,如今已經(jīng)育有一子一女了。 木家村有了高產(chǎn)良種,村人只要好好種地就能吃穿不愁,一年到頭還能存下點小錢,再有木婉青在那里開半處理草藥的工廠,收人做工,村人也能再賺一筆錢。 李家的三個兒子,做事認真肯干,已經(jīng)是工廠的管事了,收入不低,李嬸子兩口子則在家買地種地,雇人種地,總之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排行老二的木夏,也就是二毛,嫁給了找她回來的周興,現(xiàn)在已經(jīng)懷孕了。 最小的木秋,定親的人家是和木元良一起讀書的朋友,雖只是普通的耕讀之家,但人品好,學(xué)識也好,兩個小兒女彼此也很滿意,只等木秋及笄后成親了。 就連木小姑也已經(jīng)再嫁,甚至還剩下了一對小兒女。 這事說來,劉氏到現(xiàn)在還覺得很是不可思議。 當時木春嫁人懷孕,木夏正要嫁人,木小姑忽然來與她說話,說兒女都大了,想與一個人搭伙兒過日子。 原來當初木婉青派去木家村的人里,有一個趙管事,這人是最早一批被買到農(nóng)莊的,雖沒什么特長,但勝在做事可靠為人老實,漸漸地就做到了管事的位置,被安排去木家村做事,還被叮囑照顧好木小姑一家。 這人實誠,真就事無巨細的照顧起來,六七年如一日。 木小姑原本早已死心,這么久卻也死灰復(fù)燃了,這世上對她好的人實在太少了,她怎么能不為之感動? 而這趙管事的親人都在之前那場災(zāi)荒中死光了,孑然一身無依無靠。 兩人都是三十歲出頭的年紀,以后的路還長著,彼此心里也都是有意的,本來都藏著不肯說,后來藏不住了這才決定要在一起。 劉氏當然是希望木小姑過得好的,木婉青他們當然也是支持,于是這事就成了。 事后的一切證明,這確實是一樁美事。 木婉青也曾勸她再找個人作伴,說木家人絕不可能再出來鬧事了,木老三已經(jīng)病死,木老二也癱了,木老大一家流放北境,木婉柔也病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