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其中男丁由于常年的戰爭占比不足四成,且多為幼童,這使得第一批遺民來大秦的建造者們每人都分到了三個以上的倭人女子小妾。 以至于二十幾年過去了,大秦的人口雖然堪堪超過六百五十萬,但華裔、以及華裔后人的占比從三十年前的百分之一點七,上升到了如今的百分之七點四。 劉鴻漸始終認為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對于倭人的順民劉鴻漸堅持與華裔平民同等對待,當然順民的待遇也只能達到華裔平民的水平。 他們可以與華裔子孫享受同等的教育、同等的稅賦,他們可以從商、從軍和務農,但不可以從政,軍隊倭人占比也有嚴格的限制,并且不能入大秦高等學府就學。 對倭人的改造與考驗要持續一百年,這是劉鴻漸自建國之日起定下的國策。 一百年時間,四代人,在泯滅了全部倭人歷史印記的情況下,足以令他們將漢文化視為正統。 而在改造倭人的同時,大秦國的科技騰飛早在劉鴻漸就藩的那一年就開始了。 依托從大明帶來的工匠班底,在劉鴻漸圖紙的幫助下,以及韓郁、顧佳等一批支持者的全力以赴下。 泰順八年八月,大秦理工學院建成,十二月大秦國防軍校建成,次年四月大秦商學院建成。 泰順十一年六月到十二月,大秦紡紗廠、玻璃廠、水泥、鋼鐵廠等工坊如雨后春筍般先后投產,同年,在大秦國王劉鴻漸的主導下,大秦順風商合依托從大明購買到的四十艘大型商船正式成立。 泰順十二年三月,大秦軍工廠建成,專門致力于研發和改進火器、戰艦。 泰順十六年七月,大秦自主研發的火車試制成功,并在一年后批量銷往大明,同年大秦第一任首輔韓郁逝世,享年八十九歲。 劉鴻漸在京都為其舉行了國葬,并配享太廟,舉國哀悼一個月。 泰順二十年仲夏,大秦第一座火力發電廠投入運營,大秦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進入電氣時代的國家。 泰順二十五年,大秦自主研發出碳極電弧,次年大秦帝國建造的第一艘一級戰列艦下水。 戰艦長五十丈,分三層,以內燃機為驅動力、電力為輔助動力,火炮裝配達到了恐怖的二百一十門,其中艦首的主炮能夠一炮擊穿大明仍在服役中的舊式鐵甲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