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文韜武略,帝王之材。……-《玲瓏四犯》
第(1/3)頁
***
大內處處張燈結彩,太后與帝后端坐在上首,看過了諸班直的儺面舞,大家伴著絲竹管弦之聲,慶賀這辭舊迎新的日子。
皇后不時望一望官家,近來官家的精神日漸不濟,常會讓她感到憂懼。今日倒和前幾天不一樣,吃了幾杯酒,含笑看嬪妃娘子們賽詩起舞,到現在也沒有顯出困乏之色。只是顴骨上潮紅一片,那微微發福的身軀和松垮垂掛下來的腮幫子,看著很像年畫上的玉皇大帝。
又是一場角抵戲,兩個力士邁著夸張的步伐互相角力,看到振奮處,娘子們拋出的銅錢像雨點一樣灑落。官家一直笑著,但漸漸地,笑容好像有些力不從心,不光皇后發現,連太后也察覺了。
但這樣大好的日子,不能讓大家掃了興,太后道:“慶壽殿里也預備了好些小戲,大家挪到我那里吃酒吧!”邊說邊站起身來,在官家的肩上輕輕壓了下,“官家才大安,不能過于操勞,就讓皇后服侍著,早些回去歇息吧,明日一早還要接受百官朝賀呢。”
官家也確實無力支應了,便從善如流,站起身笑道:“那臣就失陪了。”一面望向貴妃,“就請王娘子等,好好替臣陪著娘娘守歲吧。”
王貴妃接了令,率領眾娘子向官家行禮,復簇擁著太后往慶壽殿去了。官家到這時才癱坐下來,大約是對自己的身子感到無能為力,有些悲傷地自解:“今日確實太乏累了。”
皇后帶著宮人上前,將他攙扶起來,挪到后面的福寧殿去,等一切都安頓好,把跟前人都打發了出去。
官家躺在榻上,一手蓋住額頭,仿佛殿內的燭火讓他感覺刺眼。
皇后打了手巾來給他擦拭,一面道:“今日過節,官家大可松懈下來。我瞧你這陣子弦兒繃得過緊了,這樣對你的身子不利。”
官家搖了搖頭,“如今局勢緊張得很,一人一個心思,我哪里能得片刻放松。拖延到現在沒有立儲,很多人都心生不滿,譬如宰相等人,五年前就諫言了,我沒聽他們的,你道他們沒有怨言?可是……我現在如何立儲啊,這些子侄輩正是力壯的時候,只要詔書一下,社稷立刻便會動蕩起來,趨炎附勢者、心有不甘者,紛紛粉墨登場,到時候只怕鬧出內外兩個朝廷,我如何能不怕!”
每個人都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待問題,官家眼中的江山,并沒有那么固若金湯。尤其自己無子,蠢蠢欲動的人太多了,他須得保全這一大家子人口,畢竟自己生了變故,所有人都會跟著遭殃,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有時候內斗,比外敵來犯更可怕。
也可能是自己上了年紀,再也不像年輕時候激進了,更多的是想著,如何讓這江山社稷保持平衡。那些不需涉的險,規避就好了,不管是自己,還是自己心里認定的后繼者,能保全就盡力保全吧!
沉浸在權力爭奪的漩渦里,早晚會滅頂的,反倒是暫時的退讓,才是上上之策。
皇后揭開錦被替他蓋上,溫聲道:“官家為江山社稷費盡心力,我都知道,可你如今身子不好,還是仔細作養為宜。兒孫自有兒孫福,能庇佑一時,庇佑不了一世,如今做到了這個份兒上,往后就走一步看一步吧,無論如何,圣躬要緊。”
官家望著殿頂懸掛的宮燈,長嘆了一口氣,“我機關算盡,做夠了惡人,只怕還得不著一聲好。譬如年前審刑院提審,也是迫于無奈,被臣僚催逼得沒法子啊。”
皇后說不會的,“四郎是個聰明人,就算眼下不知情,將來也會明白官家一片苦心的。”
官家調轉視線,望了皇后一眼,“是么?那日就憑著一個敕字,把人圈禁起來,他背地里未必不怨我昏聵。我也是沒辦法啊,我要保全他,那兩位兄長如狼似虎,現在若是下詔立他為太子,他立刻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我怕他經受不住。”說罷又有些唏噓,“他什么都好,唯一一點叫我懸心的,是身子弱了些。如果沒有那支冷箭,三兄弟之中誰能與他抗衡?他有文韜武略,是帝王之材,可惜白璧微瑕,我到如今,其實也有些懷疑自己的決定了。”
皇后明白他的意思,坐在他身邊娓娓道:“咱們是打從一開始就瞧準了四郎的,所以替他挑了這樣一位夫人,一則是看中出身,畢竟是大長公主的血脈,有根底;二則她娘家弱,江珩糊里糊涂的,將來也不會鬧出什么外戚干政的事來。早前考量人品,幽州地動中能無驚無險棲身到舒國公府上,說明她是個遇事不慌張的,娘娘的意思是這個姑娘沉穩,作配四郎很相宜。后來成婚,娘娘話里話外,有讓她督促夫主、監察另兩位國公的意思,如此暗示下,換了旁人早就活動起來了,可她竟是一次都沒有揭發過別人。這回又自愿跟隨四郎圈禁,單是考察內眷上頭,魏國公已經是過關的了。不過……官家沒有再瞧瞧另兩位嗎?到底四郎身子弱,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官家道:“大郎人品矜重,但勇而無謀,這些年是四郎一直替他出謀劃策,才保得他到今日,否則幾次大事小情若要追究,他早就被拉下馬了。三郎,為人刻薄,膽子大,但心胸小,這樣的人若是用于治國,必定是國之大難。且他那嫡妻也是個張揚的人,兩個湊到一處,就是一對兒糊涂混蛋,把江山交到他們手上,萬萬不能。”言罷又顯出凄惻的神情來,“我們李家,子嗣上委實艱難,兄弟六個,最后只傳下三個。我自己沒有兒子,只能在幾個侄子中挑選,總沒有十分合心意的,難道是龍脈受了損,氣數將近了么。”
他近來身體很不好,人也悲觀得很,有時候說話難免泄氣,皇后便一徑寬慰他,“官家別這么說,總是還有個四郎能夠依托。他身上不好,不是娘胎里帶來的,尚且不至于拖累子嗣。只是他過于謹慎了,成婚半年沒有好消息傳出來,房里也不曾收幾個人……”
可官家大而化之一揮手,“這就是他的難題了,留待他自己想辦法面對吧!至于我,只等閉了眼,哪里還管他們死活。”
官家因是正宮所生,因此承繼帝位順理成章,他并沒有如幾位皇侄一樣入軍中歷練過,向來都是一股文人做派,仁孝治理天下到今日。終于步入暮年,各方爭權奪勢,頻繁在他眼皮子底下發生,他心知肚明,思量再三卻沒有雷霆手段來鎮壓,唯一能做的,就是保得他看好的孩子遠離紛爭,或者等外面的人兩敗俱傷了,再讓他出來定鼎乾坤最為穩妥。
“我已經安排好了,明年二月重整京畿內外兵力,將殿前司和鐵騎軍再行細分,直到徹底架空大郎和三郎。他們手上有兵權,早晚會是四郎的心腹大患,待把他們的羽翼都剪除了,就能把人從角門子放出來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