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終章-《捍寶》
第(3/3)頁
孔院長伸手制止了要去勸架的工作人員,他理解這種學術討論中的爭吵,這是一種樂趣。通過這種樂趣來獲得更多的知識,就是他們這種醉心于學術的人最大的快樂。
“這個!這個是哪里來的!”正當孔館長想要放松下的時候,突然從角落里傳來這么一聲質問。循聲抬眼看去,不是別人,正是那位已經逾九十歲高齡的田中由紀夫。
孔館長連忙走了過去,看著田中由紀夫手指的那個展柜,心里咯噔了一下。說實話,他也不知道這是什么。
一個四方的展柜,里面端端正正的放著五枚戒指。戒指形態相仿,都在戒面上鑲嵌著一枚巨大的寶石,只是寶石顏色不一,有黑白紅綠藍五色,寶石周邊還銘刻著一圈銘文,與其說是飾品,還不如說更像是法器。
孔館長擺手把負責這個展廳的趙主任喊過來,指著戒指問道“趙主任,這五枚戒指什么情況?”
趙主任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他扶了扶鼻梁上寬大的黑邊眼鏡答道“這是一年前有人捐贈的,當時也沒多說什么。我們看著還算有研究價值就收了下來,但因為有其他物品和省博的任務在,所以這個就先暫時擱置了。”
見問不出什么,孔館長轉頭問田中由紀夫“田中先生,您可是對這五枚戒指比較熟悉?”
田中由紀夫根本沒回頭看他,兩眼直勾勾的盯著那五枚戒指,重重的點了頭“熟悉,非常熟悉。我甚至知道他們的秘密!”說到這里,田中由紀夫才扭頭看著孔館長“請問館長先生,我能把它們拿出來看一下嗎?”
孔館長皺了皺眉頭,這個決定他不好下。雖然還沒有對這些民間捐獻類文物做具體考證和鑒定,但畢竟是館藏文物,別人說要拿出來就要拿出來,是不是對文物的不負責?可換一個角度來想,自己這個博物館人員少,鑒證力量不足,指望自己館里的人把這五枚戒指資料補全,那得是什么時候的事了?送到別的博物館去幫忙也不大現實,隨隨便便扔幾個沒有考證過的東西過去,這不擺明添亂么?
見他遲遲不答話,田中由紀夫又說道“館長先生,我跟這五枚戒指有極深的淵源,知道它們的真假,而且這五枚戒指中還藏著一個大秘密。您只需要拿出來十分鐘,哦不,五分鐘,我就可以幫您做好這五枚戒指的鑒定工作,甚至還能給你帶來更多的文物珍藏!”
孔館長見他如此懇切到幾乎哀求的態度,心里略有不忍,想想對方也已經年近九十,便輕輕的點了點頭,讓工作人員打開展柜,取出戒指來讓田中由紀夫觀看鑒定。而他們這么一鬧,其余的交流團人員和工作人員也都湊了過來,想要一起看看這老人家事怎么鑒寶的。
見人都湊了過來,孔館長索性讓人打開了會議室,把戒指和人都請進去,一起聽這位田中老先生給講講戒指的故事。
田中由紀夫毫不客氣的坐在了居中的位置,戴好手套,伸手拿起了最中間那一枚鑲嵌著黑色寶石的戒指。孔院長突然發現,之前走路都顫微微的日本老人,在拿起戒指的那一刻,整個人的氣質都變了,手不抖了,眼睛中煥發出矍鑠的光芒,臉上的表情凝重中帶著一絲憂傷。他整個人的身子緊繃著,干枯的手腕上青筋暴起,放佛他手里拿的不是戒指,而是一段歷史,一段被埋藏了許久的歷史。
田中由紀夫輕輕的觸摸著戒指的表面,從指環到戒面,從寶石到銘文,他的手指緩慢且輕柔,就好像在撫摸一個隨時會破滅的泡沫一般。如此撫摸了幾遍,他仿佛下定了決心,左手扣住戒環,右手手指捏住那顆黑色透亮的寶石,在眾人的驚呼聲之中兩手發力一擰一拔。黑色的寶石落在桌面上,露出了下面那一根短短的刻滿花紋的銅棍。
這一擰一拔仿佛耗盡了田中由紀夫所有的精氣神,他有氣無力的把戒指放在寶石旁邊,伸手拿過水杯咕咚咕咚的喝了一大口,這才輕聲說道“館長先生,您這里的戒指都是真的,這都是至少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物,不僅如此,以這五枚做線索,還可以找到一批具有相當研究價值的文物。”
沒等別人搭話,負責珍寶二廳的劉主任脫口問道“那個~~田中老先生,您只看了這一杯戒指,怎么就斷定五個都是真的?”
田中由紀夫苦笑搖頭“不用看,這五枚戒指都在一個人的手里拿著,尤其這枚黑色戒指,更是他隨身之物。他既然肯把這枚戒指交給你們,那其他四枚更沒有必要給你們贗品了。”
“那,田中先生,恕我冒昧一問。您說的那一批文物又是怎么回事?”孔館長適時的插入了這個問題
田中由紀夫反問道“貴館有沒有捐贈人的登記?如果有的話,我可以幫你們看一下。”
事不宜遲,劉主任親自去檔案室把這五枚戒指的捐贈資料找了出來,雙手送到田中由紀夫面前。田中由紀夫輕輕翻看著,上面的記錄很簡單,只有捐贈人的名字和當初捐贈時候的初步鑒定,而這個記錄上面,留了三個人的名字。
田中由紀夫看見捐贈人姓名之后,整個人的情緒變得更激動了,他顫聲問劉主任“這個,這三個人長什么樣?”
劉主任想了想,這才答道“其實是兩個人,兩位老人,應該是老兩口,看面相怎么也得七八十歲了。當時放下的時候說這五枚戒指是替朋友捐贈的,有研究價值,別的沒有再多說。我請他們留下名字和聯系方式的時候,那老爺子一口氣寫了三個人名,但地址和電話只留了一個,他們寫完就走了,也沒多說什么。”
“后來呢?”這次是孔館長問的,捐贈文物這個一般都會留下聯系方式和地址,方便后期跟捐贈人聯系,包括文物溯源和證書等等相關事宜。
劉主任知道他問的是什么,順勢答道“后來因為當時有省里的工作,我們這個就暫時押后了。前段時間我還專門聯系過這兩位老人,但他們留的地址和電話都是一個敬老院的。敬老院那邊說兩位老人一年前就走了,去哪里也不知道了。我大體算了一下時間,應該是兩位老人給我們送來這五枚戒指之后,就離開了敬老院。”
話說到這里,整個屋里都靜了下來,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的看向了坐在最中間的田中由紀夫。
田中由紀夫這一下似乎老了十歲,良久之后才緩緩開口“他既然給你們送來了戒指,那就是把秘寶也給了你們。用心的研究一下吧,這戒指里藏著的,真的是大秘密,大寶貝啊。”
1997年11月,田中由紀夫病逝。
1999年10月1日,沈陽故宮博物館開了一個名叫“道門秘寶展”的展覽,這個展覽的籌備期近三年,展出了距今千余年歷史的道門秘寶一千余件,另有其他珍寶三百多件。展廳最中間有一個小小的展柜,里面放著一本小小的冊子,冊子使用日文編寫的,旁邊的標簽上寫著“《大唐珍寶集錄》(影印本)”幾個字。
在這個珍寶集的展柜右手邊,也是一個小小的四方展柜,里面端端正正的放著五枚戒指,戒指的形制相仿,大小相似,最大的區別就是每枚戒指都鑲嵌著寶石。在展柜旁邊的看板上寫著“五仙戒,是打開道門秘寶寶藏的關鍵性物品。專家們憑借五仙戒上提供的線索,發現了這一宗道門秘寶,揭開了中國道門發展歷史上的種種疑惑”云云。
在看板的最下方,寫著這么三行字:
五仙戒
捐贈人:毛剛、拐子劉、王大花
顧問:柳家明胡婉秋田中由紀夫
========全文完========
珍寶館二號廳,是孔館長比較得意的一個展廳。和其他展廳不同,這個廳里的文物都是通過民間捐獻而來,有一部分甚至都沒經過考證就放在這里,孔館長也是希望通過這么個廳來展示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順便讓參觀者有點“尋寶”的意思,說不定就能在哪個寶貝上發現點什么秘密。
果不其然,這一招對這個日本來的交流團也同樣好使。一進展廳之后,大家就四處散開,開始研究各種還不明出處的文物,有三個人甚至為了一個小小的銅匣子吵吵了起來。
孔院長伸手制止了要去勸架的工作人員,他理解這種學術討論中的爭吵,這是一種樂趣。通過這種樂趣來獲得更多的知識,就是他們這種醉心于學術的人最大的快樂。
“這個!這個是哪里來的!”正當孔館長想要放松下的時候,突然從角落里傳來這么一聲質問。循聲抬眼看去,不是別人,正是那位已經逾九十歲高齡的田中由紀夫。
孔館長連忙走了過去,看著田中由紀夫手指的那個展柜,心里咯噔了一下。說實話,他也不知道這是什么。
一個四方的展柜,里面端端正正的放著五枚戒指。戒指形態相仿,都在戒面上鑲嵌著一枚巨大的寶石,只是寶石顏色不一,有黑白紅綠藍五色,寶石周邊還銘刻著一圈銘文,與其說是飾品,還不如說更像是法器。
孔館長擺手把負責這個展廳的趙主任喊過來,指著戒指問道“趙主任,這五枚戒指什么情況?”
趙主任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他扶了扶鼻梁上寬大的黑邊眼鏡答道“這是一年前有人捐贈的,當時也沒多說什么。我們看著還算有研究價值就收了下來,但因為有其他物品和省博的任務在,所以這個就先暫時擱置了。”
見問不出什么,孔館長轉頭問田中由紀夫“田中先生,您可是對這五枚戒指比較熟悉?”
田中由紀夫根本沒回頭看他,兩眼直勾勾的盯著那五枚戒指,重重的點了頭“熟悉,非常熟悉。我甚至知道他們的秘密!”說到這里,田中由紀夫才扭頭看著孔館長“請問館長先生,我能把它們拿出來看一下嗎?”
孔館長皺了皺眉頭,這個決定他不好下。雖然還沒有對這些民間捐獻類文物做具體考證和鑒定,但畢竟是館藏文物,別人說要拿出來就要拿出來,是不是對文物的不負責?可換一個角度來想,自己這個博物館人員少,鑒證力量不足,指望自己館里的人把這五枚戒指資料補全,那得是什么時候的事了?送到別的博物館去幫忙也不大現實,隨隨便便扔幾個沒有考證過的東西過去,這不擺明添亂么?
見他遲遲不答話,田中由紀夫又說道“館長先生,我跟這五枚戒指有極深的淵源,知道它們的真假,而且這五枚戒指中還藏著一個大秘密。您只需要拿出來十分鐘,哦不,五分鐘,我就可以幫您做好這五枚戒指的鑒定工作,甚至還能給你帶來更多的文物珍藏!”
孔館長見他如此懇切到幾乎哀求的態度,心里略有不忍,想想對方也已經年近九十,便輕輕的點了點頭,讓工作人員打開展柜,取出戒指來讓田中由紀夫觀看鑒定。而他們這么一鬧,其余的交流團人員和工作人員也都湊了過來,想要一起看看這老人家事怎么鑒寶的。
見人都湊了過來,孔館長索性讓人打開了會議室,把戒指和人都請進去,一起聽這位田中老先生給講講戒指的故事。
田中由紀夫毫不客氣的坐在了居中的位置,戴好手套,伸手拿起了最中間那一枚鑲嵌著黑色寶石的戒指。孔院長突然發現,之前走路都顫微微的日本老人,在拿起戒指的那一刻,整個人的氣質都變了,手不抖了,眼睛中煥發出矍鑠的光芒,臉上的表情凝重中帶著一絲憂傷。他整個人的身子緊繃著,干枯的手腕上青筋暴起,放佛他手里拿的不是戒指,而是一段歷史,一段被埋藏了許久的歷史。
田中由紀夫輕輕的觸摸著戒指的表面,從指環到戒面,從寶石到銘文,他的手指緩慢且輕柔,就好像在撫摸一個隨時會破滅的泡沫一般。如此撫摸了幾遍,他仿佛下定了決心,左手扣住戒環,右手手指捏住那顆黑色透亮的寶石,在眾人的驚呼聲之中兩手發力一擰一拔。黑色的寶石落在桌面上,露出了下面那一根短短的刻滿花紋的銅棍。
這一擰一拔仿佛耗盡了田中由紀夫所有的精氣神,他有氣無力的把戒指放在寶石旁邊,伸手拿過水杯咕咚咕咚的喝了一大口,這才輕聲說道“館長先生,您這里的戒指都是真的,這都是至少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物,不僅如此,以這五枚做線索,還可以找到一批具有相當研究價值的文物。”
沒等別人搭話,負責珍寶二廳的劉主任脫口問道“那個~~田中老先生,您只看了這一杯戒指,怎么就斷定五個都是真的?”
田中由紀夫苦笑搖頭“不用看,這五枚戒指都在一個人的手里拿著,尤其這枚黑色戒指,更是他隨身之物。他既然肯把這枚戒指交給你們,那其他四枚更沒有必要給你們贗品了。”
“那,田中先生,恕我冒昧一問。您說的那一批文物又是怎么回事?”孔館長適時的插入了這個問題
田中由紀夫反問道“貴館有沒有捐贈人的登記?如果有的話,我可以幫你們看一下。”
事不宜遲,劉主任親自去檔案室把這五枚戒指的捐贈資料找了出來,雙手送到田中由紀夫面前。田中由紀夫輕輕翻看著,上面的記錄很簡單,只有捐贈人的名字和當初捐贈時候的初步鑒定,而這個記錄上面,留了三個人的名字。
田中由紀夫看見捐贈人姓名之后,整個人的情緒變得更激動了,他顫聲問劉主任“這個,這三個人長什么樣?”
劉主任想了想,這才答道“其實是兩個人,兩位老人,應該是老兩口,看面相怎么也得七八十歲了。當時放下的時候說這五枚戒指是替朋友捐贈的,有研究價值,別的沒有再多說。我請他們留下名字和聯系方式的時候,那老爺子一口氣寫了三個人名,但地址和電話只留了一個,他們寫完就走了,也沒多說什么。”
“后來呢?”這次是孔館長問的,捐贈文物這個一般都會留下聯系方式和地址,方便后期跟捐贈人聯系,包括文物溯源和證書等等相關事宜。
劉主任知道他問的是什么,順勢答道“后來因為當時有省里的工作,我們這個就暫時押后了。前段時間我還專門聯系過這兩位老人,但他們留的地址和電話都是一個敬老院的。敬老院那邊說兩位老人一年前就走了,去哪里也不知道了。我大體算了一下時間,應該是兩位老人給我們送來這五枚戒指之后,就離開了敬老院。”
話說到這里,整個屋里都靜了下來,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的看向了坐在最中間的田中由紀夫。
田中由紀夫這一下似乎老了十歲,良久之后才緩緩開口“他既然給你們送來了戒指,那就是把秘寶也給了你們。用心的研究一下吧,這戒指里藏著的,真的是大秘密,大寶貝啊。”
1997年11月,田中由紀夫病逝。
1999年10月1日,沈陽故宮博物館開了一個名叫“道門秘寶展”的展覽,這個展覽的籌備期近三年,展出了距今千余年歷史的道門秘寶一千余件,另有其他珍寶三百多件。展廳最中間有一個小小的展柜,里面放著一本小小的冊子,冊子使用日文編寫的,旁邊的標簽上寫著“《大唐珍寶集錄》(影印本)”幾個字。
在這個珍寶集的展柜右手邊,也是一個小小的四方展柜,里面端端正正的放著五枚戒指,戒指的形制相仿,大小相似,最大的區別就是每枚戒指都鑲嵌著寶石。在展柜旁邊的看板上寫著“五仙戒,是打開道門秘寶寶藏的關鍵性物品。專家們憑借五仙戒上提供的線索,發現了這一宗道門秘寶,揭開了中國道門發展歷史上的種種疑惑”云云。
在看板的最下方,寫著這么三行字:
五仙戒
捐贈人:毛剛、拐子劉、王大花
顧問:柳家明胡婉秋田中由紀夫
========全文完========
珍寶館二號廳,是孔館長比較得意的一個展廳。和其他展廳不同,這個廳里的文物都是通過民間捐獻而來,有一部分甚至都沒經過考證就放在這里,孔館長也是希望通過這么個廳來展示一下自己的工作能力,順便讓參觀者有點“尋寶”的意思,說不定就能在哪個寶貝上發現點什么秘密。
果不其然,這一招對這個日本來的交流團也同樣好使。一進展廳之后,大家就四處散開,開始研究各種還不明出處的文物,有三個人甚至為了一個小小的銅匣子吵吵了起來。
孔院長伸手制止了要去勸架的工作人員,他理解這種學術討論中的爭吵,這是一種樂趣。通過這種樂趣來獲得更多的知識,就是他們這種醉心于學術的人最大的快樂。
“這個!這個是哪里來的!”正當孔館長想要放松下的時候,突然從角落里傳來這么一聲質問。循聲抬眼看去,不是別人,正是那位已經逾九十歲高齡的田中由紀夫。
孔館長連忙走了過去,看著田中由紀夫手指的那個展柜,心里咯噔了一下。說實話,他也不知道這是什么。
一個四方的展柜,里面端端正正的放著五枚戒指。戒指形態相仿,都在戒面上鑲嵌著一枚巨大的寶石,只是寶石顏色不一,有黑白紅綠藍五色,寶石周邊還銘刻著一圈銘文,與其說是飾品,還不如說更像是法器。
孔館長擺手把負責這個展廳的趙主任喊過來,指著戒指問道“趙主任,這五枚戒指什么情況?”
趙主任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他扶了扶鼻梁上寬大的黑邊眼鏡答道“這是一年前有人捐贈的,當時也沒多說什么。我們看著還算有研究價值就收了下來,但因為有其他物品和省博的任務在,所以這個就先暫時擱置了。”
見問不出什么,孔館長轉頭問田中由紀夫“田中先生,您可是對這五枚戒指比較熟悉?”
田中由紀夫根本沒回頭看他,兩眼直勾勾的盯著那五枚戒指,重重的點了頭“熟悉,非常熟悉。我甚至知道他們的秘密!”說到這里,田中由紀夫才扭頭看著孔館長“請問館長先生,我能把它們拿出來看一下嗎?”
孔館長皺了皺眉頭,這個決定他不好下。雖然還沒有對這些民間捐獻類文物做具體考證和鑒定,但畢竟是館藏文物,別人說要拿出來就要拿出來,是不是對文物的不負責?可換一個角度來想,自己這個博物館人員少,鑒證力量不足,指望自己館里的人把這五枚戒指資料補全,那得是什么時候的事了?送到別的博物館去幫忙也不大現實,隨隨便便扔幾個沒有考證過的東西過去,這不擺明添亂么?
見他遲遲不答話,田中由紀夫又說道“館長先生,我跟這五枚戒指有極深的淵源,知道它們的真假,而且這五枚戒指中還藏著一個大秘密。您只需要拿出來十分鐘,哦不,五分鐘,我就可以幫您做好這五枚戒指的鑒定工作,甚至還能給你帶來更多的文物珍藏!”
孔館長見他如此懇切到幾乎哀求的態度,心里略有不忍,想想對方也已經年近九十,便輕輕的點了點頭,讓工作人員打開展柜,取出戒指來讓田中由紀夫觀看鑒定。而他們這么一鬧,其余的交流團人員和工作人員也都湊了過來,想要一起看看這老人家事怎么鑒寶的。
見人都湊了過來,孔館長索性讓人打開了會議室,把戒指和人都請進去,一起聽這位田中老先生給講講戒指的故事。
田中由紀夫毫不客氣的坐在了居中的位置,戴好手套,伸手拿起了最中間那一枚鑲嵌著黑色寶石的戒指。孔院長突然發現,之前走路都顫微微的日本老人,在拿起戒指的那一刻,整個人的氣質都變了,手不抖了,眼睛中煥發出矍鑠的光芒,臉上的表情凝重中帶著一絲憂傷。他整個人的身子緊繃著,干枯的手腕上青筋暴起,放佛他手里拿的不是戒指,而是一段歷史,一段被埋藏了許久的歷史。
田中由紀夫輕輕的觸摸著戒指的表面,從指環到戒面,從寶石到銘文,他的手指緩慢且輕柔,就好像在撫摸一個隨時會破滅的泡沫一般。如此撫摸了幾遍,他仿佛下定了決心,左手扣住戒環,右手手指捏住那顆黑色透亮的寶石,在眾人的驚呼聲之中兩手發力一擰一拔。黑色的寶石落在桌面上,露出了下面那一根短短的刻滿花紋的銅棍。
這一擰一拔仿佛耗盡了田中由紀夫所有的精氣神,他有氣無力的把戒指放在寶石旁邊,伸手拿過水杯咕咚咕咚的喝了一大口,這才輕聲說道“館長先生,您這里的戒指都是真的,這都是至少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物,不僅如此,以這五枚做線索,還可以找到一批具有相當研究價值的文物。”
沒等別人搭話,負責珍寶二廳的劉主任脫口問道“那個~~田中老先生,您只看了這一杯戒指,怎么就斷定五個都是真的?”
田中由紀夫苦笑搖頭“不用看,這五枚戒指都在一個人的手里拿著,尤其這枚黑色戒指,更是他隨身之物。他既然肯把這枚戒指交給你們,那其他四枚更沒有必要給你們贗品了。”
“那,田中先生,恕我冒昧一問。您說的那一批文物又是怎么回事?”孔館長適時的插入了這個問題
田中由紀夫反問道“貴館有沒有捐贈人的登記?如果有的話,我可以幫你們看一下。”
事不宜遲,劉主任親自去檔案室把這五枚戒指的捐贈資料找了出來,雙手送到田中由紀夫面前。田中由紀夫輕輕翻看著,上面的記錄很簡單,只有捐贈人的名字和當初捐贈時候的初步鑒定,而這個記錄上面,留了三個人的名字。
田中由紀夫看見捐贈人姓名之后,整個人的情緒變得更激動了,他顫聲問劉主任“這個,這三個人長什么樣?”
劉主任想了想,這才答道“其實是兩個人,兩位老人,應該是老兩口,看面相怎么也得七八十歲了。當時放下的時候說這五枚戒指是替朋友捐贈的,有研究價值,別的沒有再多說。我請他們留下名字和聯系方式的時候,那老爺子一口氣寫了三個人名,但地址和電話只留了一個,他們寫完就走了,也沒多說什么。”
“后來呢?”這次是孔館長問的,捐贈文物這個一般都會留下聯系方式和地址,方便后期跟捐贈人聯系,包括文物溯源和證書等等相關事宜。
劉主任知道他問的是什么,順勢答道“后來因為當時有省里的工作,我們這個就暫時押后了。前段時間我還專門聯系過這兩位老人,但他們留的地址和電話都是一個敬老院的。敬老院那邊說兩位老人一年前就走了,去哪里也不知道了。我大體算了一下時間,應該是兩位老人給我們送來這五枚戒指之后,就離開了敬老院。”
話說到這里,整個屋里都靜了下來,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的看向了坐在最中間的田中由紀夫。
田中由紀夫這一下似乎老了十歲,良久之后才緩緩開口“他既然給你們送來了戒指,那就是把秘寶也給了你們。用心的研究一下吧,這戒指里藏著的,真的是大秘密,大寶貝啊。”
1997年11月,田中由紀夫病逝。
1999年10月1日,沈陽故宮博物館開了一個名叫“道門秘寶展”的展覽,這個展覽的籌備期近三年,展出了距今千余年歷史的道門秘寶一千余件,另有其他珍寶三百多件。展廳最中間有一個小小的展柜,里面放著一本小小的冊子,冊子使用日文編寫的,旁邊的標簽上寫著“《大唐珍寶集錄》(影印本)”幾個字。
在這個珍寶集的展柜右手邊,也是一個小小的四方展柜,里面端端正正的放著五枚戒指,戒指的形制相仿,大小相似,最大的區別就是每枚戒指都鑲嵌著寶石。在展柜旁邊的看板上寫著“五仙戒,是打開道門秘寶寶藏的關鍵性物品。專家們憑借五仙戒上提供的線索,發現了這一宗道門秘寶,揭開了中國道門發展歷史上的種種疑惑”云云。
在看板的最下方,寫著這么三行字:
五仙戒
捐贈人:毛剛、拐子劉、王大花
顧問:柳家明胡婉秋田中由紀夫
========全文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