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走吧,我們該離開這里了。” 有其他游客表示應該等那兩人回來再走,可導游一口回絕。 “你們花的錢只是買路錢,不是買命錢,他兩會遇到其他安排的。” 見游客們對他態度十分不滿,導游嗤笑一聲:“再不走,那就別走了。” 說完,導游頭也不回地離開。 而下一刻,整個亂葬園突然變得陰森可怕,仿佛有無數雙冰冷的眼睛在不斷睜開。 心生不安的游客們連忙快步跟上導游。 至于那對情侶,則是還藏在與亂葬園連通的會堂小房間里。 里面是他們沒見過的宗教裝飾,光是那獨特的花紋紋路,就能讓他們心醉不已。 其實他們是偽裝成情侶的民俗學大三學生,他們想寫一篇關于布拉格亂葬園的畢業論文。 雖然在發展旅游業,但布拉格這里存在非常嚴重的排外民風。 而在這個亂葬園里尤為嚴重。 因為當地人當時的社會地位不高,死后只能埋葬在固定的地方,導致這片墓園十分擁擠。 再加上戰爭爆發后,一些被無辜屠戮的平民們也被丟棄到這邊。 所以當地人十分重視這個地方,甚至作為一個景點,沒有當地人導游就不給進。 當然,這只是不了解真實情況的外人們的想法。 “他們走了嗎?” 這個會堂小房間布局很獨特,有點像教會的懺悔室,雖然不算小,但由于沒有窗戶,顯得十分壓抑逼仄。 “應該是走了,因為游覽時間就只有一小時,以那個導游的態度,肯定不會等我們的。” “那我們按照計劃行動,先盡可能拍攝有明顯時代印記的墓碑照片,然后找機會混進下一批游客隊伍離開墓園。” “嗯,記住,被認出來了就一定要宣稱自己是被上一個導游扔下的。” 兩人快速分工,以會堂小路為界限,男學生負責東面,女學生負責西邊。 無論生前成就有多耀眼,身份有多顯赫,貢獻有多偉大,他們死后的墓碑都擠在這個狹小的墓園里。 除了有身份標識的墓碑,更多的還是雜亂的、參差的石頭塊,它們的主人大多死于戰亂,運氣好一點的,有親朋好友幫他立碑,孤身一人的,就只能成為土下的無名尸骨。 兩人一開始還十分忘我的進行取材,但很快,就發現了不對勁。 他們連忙匯合。 “我覺得時間已經過了快一小時了,為什么下一批游客還沒來?” 按照規定,應該是每隔半小時,新進一批游客參觀。 “人少的話就遲一些出發,這很正常,但是我發現我的手表停了,你的表怎么樣?” “……我的也停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