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幸福村之我的父親-《幸福村莊》
第(1/3)頁
由于采收時間的限制,父親只有冬天才有工作,也就是說父親的收入只在冬天。這讓奶奶很不滿意,她認為父親需要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最好是每個月都有工資。
父親向她解釋,采桂皮的收入高,并不比一年四季都在工作的收入少,但是奶奶沒有什么知識儲備,連基本的計算基礎都沒有,她總覺得每個月有收入才是王道。無論父親怎么解釋,奶奶都沒有辦法理解,死認自己有理,要求父親換工作。
無奈之下,父親不得不在采桂皮之外的季節找點別的工作——水泥工——父親的第四職業。那幾年,農村開始興起,家家戶戶在奔向了小康社會上奮斗不休,很多人家都達到了小康水平,最基本的體現就是開始建造裝修瓷磚的平房。農村不比城市,請不起施工隊,只能請農村自發組合的建筑小隊。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擴大了收入的途徑,鎮政府和村委會也看到了這個希望,大力鼓勵守望在家的中年人和失業人員加入建筑小隊的隊伍。在很大程度上,這不僅僅解決了增加農村收入的問題,還解決了部分失業退休人員的再就業問題。
父親就是看準了這個苗頭,在老同學的支持下,加入了小隊,成為一名農民自發組織的水泥工人。當時,我已經去鎮里讀六年級了。
父親并沒有任何的建筑方面的知識儲備,連他的書柜只有醫書和畜牧業相關的書籍。我當時在知道父親加入建筑小隊的時候就特別的驚訝,放學回家以后還特地去詢問了一番。
“爸,你沒有學過造房子,你會嗎?”
“你沒有學過字為什么可以跟著拼音就念出來?”
“因為我一年級就學過了字母拼音,只要有拼音,我就能夠讀出來。”
“你爸我學過木工,造家具是造,造房子也是造,只要我想學,肯學,總有辦法學到技巧的。”
“哦……”
我還是似懂非懂,總覺得造家具和造房子是兩回事,但父親總認為是一碼事。后來,父親早上六點起來,七點出發和小隊的隊友們在雇主家集合,開始一天的工作。
父親后來和我說,他第一天就只做和水泥,提水泥漿和觀察小隊隊友如何工作的工作。父親是半路進的門,小隊里大多數人都是熟悉工作技能的,自然要向前輩看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