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今天你燒飯吧,我來洗碗?!? “不,你燒,我洗?!? “要不,叫兩份外賣?” “好?!? ——喜劇小品:《社會分工的演化》 ...... 工業化和農業化的發展差異千千萬。 往大了講,‘生產效率的進步’之類的大理論可以長篇敘說個半天不帶停,是歷史文、種田文、鍵*文的【水字數】好幫手。 但這樣缺乏實感。 就像一斤面粉和一斤包子,總歸是吃一斤包子更有實感。 所以, 往小了講,‘如何吃飯’的變化,便足夠【以點帶面】哩! 時間加速一下...... 五日后,雨過天晴的中午。 固斯城內,年輕的木匠忙完手上的活計,把銼刀和錘子塞回工具箱,在小屋外的石階上落座——工作的小屋里滿地碎木屑,不方便吃飯。 他取出用干凈棉布包裹好的一大塊黑面包,饑腸轆轆地咬了幾口。這橢圓形的黑面包里填塞了充實的餡料:切塊熏羊肉、煮綠豆、碎甘藍、鹵汁、以及適量的鹽。 早在凌晨時分,木匠的妻子花了兩個多小時,烹飪制作了6份這樣的“雜餡大面包”:2份給木匠、2份給她自己、大兒子和小女兒各拿1份。他們一家子全天的飯食,凌晨就得提前準備好。 城內居民和城外自耕農是不太一樣的,在固斯城內做工的人,往往是在店鋪里、雇主家、攤位中、街道上,一干就是一整天,中間不回家,因為抽不開身。 相比之下,城外的村民們雖然每日的農活又累又多,但至少在忙完農活之后,村民們還是有相對靈活的空閑時間,能夠自由地回家烹飪、吃飯。 (城堡莊園旁的農奴村則又是另一回事了,暫不作展開) 雖然城內也有一些兜售果脯、糖麥球、現制鹵肉的游街小販,但對于大多數的拮據家庭而言,克勤克儉、精打細算,必定是自家烹制的成本更低,意外應急之時才會偶爾向游街小販購買‘現成的午餐’。 (換個角度講,相對更富裕的小部分城內居民,才是游街小販的穩定客戶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