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行軍路線-《明末中興大帝》
第(2/3)頁
四川總兵秦良玉討伐張獻忠遭遇慘敗之后, 退守石柱縣,很少主動出擊,參將楊展主要是在夔州府和重慶府一帶活動,伺機進攻成都,不過因為兵力不足等問題,一直都沒有對張獻忠形成直接的威脅。
馬士英率領大軍征伐四川,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四川交通條件落后的同時,信息嚴重阻隔,很少有商賈愿意來往于四川做生意,畢竟道路太難走,崇山峻嶺之中也有不少的土匪,稍不小心就會送掉性命,鮮有商賈前往四川,外面的消息基本傳不進去,朝廷的主要注意力在北邊,亦沒有過多關注四川,譬如說吳橋之戰、景州之戰、鷹澗嶺之戰以及馬欄山之戰等重要的戰斗,四川境內很少有人知道,恐怕張獻忠都不是很清楚。
基于這樣的情況,馬士英、鄧世秋和程仲地能夠依靠的也就是麾下的十萬大軍。
由此,進軍四川的每一戰都至關重要。
鄧世秋與程仲地建議的行軍路線是從鄖陽繞道前往施南宣府司,經過大田所進入重慶府所轄黔江,爾后直接到石柱縣,與四川總兵秦良玉取得聯系,這樣行軍的優點是可以完全保密,黔江以及石柱等地無大西軍駐扎,張獻忠幾乎沒有染指,而且此去能夠直接找到秦良玉,可缺點也非常明顯,那就是道路太難走了,好多地方根本就沒有路,還需要大軍開辟道路,很多地方道路的險要程度甚至超過了潼關,這必然導致大軍行軍緩慢。
行軍的速度越慢,消息越是容易泄露出去。
馬士英沒有選擇這條行軍路線。
地圖上面,已經畫出來兩條清晰的紅線,這是馬士英專門標注的。
鄧世秋詳細看過地圖之后,對著馬士英抱拳了。
“馬大人,水路行軍,不需要專門開路,現如今是冬季,也沒有大水,這的確是優勢,不過此去全部都是逆水而上,大江水急,十萬軍士,五萬匹戰馬,無數的糧草,至少需要五千艘以上的船只,籌集船只的難度太大了。”
“從鄖陽直插陜西興安和紫陽,南下進入夔州府所轄太平縣,這是張獻忠進軍四川的路線,屬下倒是覺得可行,只是如此的行軍路線,不利于功課夔州府城。”
馬士英笑了笑開口了。
“鄧總兵,大軍分為兩路,水路與陸路,同時進入四川,其中陸路八萬人,水路兩萬人,陸路經過太平縣,直接前往順慶府,拿下南充,在此駐扎,水路經過巫山,拿下夔州府所在地奉節縣城,抵達萬縣之后走陸路,前往南充,兩軍會和之后,直取重慶和成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