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諸葛亮唇槍舌戰,口綻蓮花;卻句句話語,都猶如鋒利匕首,一刀又一刀的扎在了李牧的心頭之上。 直扎的李牧滿腹怒火,瞬間偃旗息鼓,啞口無言! 是啊! 這次叛亂的罪魁禍首,乃是趙氏宗親。 而關內侯趙駟,雖然年邁,卻也是宗親之首,大王之伯,先王之兄。其不僅地位極高,而且身份敏感,還享有一定的免死大權。 一般罪行,想要將其斬殺,幾乎不可能! 當然,趙旭若真的想要殺他,也僅僅只是一句話的事。畢竟,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 可那樣一來,趙旭勢必會被有心之人扣上無情無義、不忠不孝的帽子了! “李將軍,我知道你一心為國。但,單憑一腔忠心,救不了趙國江山,更保不住趙國的黎民!” 諸葛亮放緩了聲音,柔和了起來,繼續說道:“而我們身為臣子的,更不能為了所謂的護國愛民,就將大王陷入不仁不義的臟名之中!” “可...” 聽到此話,李牧欲言又止;可話到嘴邊,最終還是搖了搖頭,嘆息一聲,說道:“那可是數十萬條生命啊,都是我趙國的子民啊;就為了保住大王的名譽,就要這么白白送死嗎?” “這一點,其實李將軍錯怪大王了;此乃孔明之過,非大王之錯也!” 諸葛亮也嘆息一聲,解釋道:“是我疏忽了趙元,沒想到此人竟如此的喪心病狂,絲毫沒有人性的那般虐殺雷鳴將軍!” “孔明若早知如此,絕對會讓雨總督提前將其除掉;那樣,也就不會害的雷鳴將軍慘死了。” “孔明,對不起雷鳴將軍一家啊!” 話到此處,諸葛亮竟流起淚來,神情悲痛萬分。 看到這一幕,李牧也是心頭一酸,竟跟著難受起來;他想要安慰諸葛亮,可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諸葛亮痛哭片刻,才緩緩停下。 “但,叛軍這次做的,的確是過分了;喪盡天良不說,還嚴重威懾到了趙將之心,也震懾了趙軍將士的戰意、士氣;更是,動搖了大王的王威!” 諸葛亮一邊擦眼淚,一邊解釋道:“若是大王依舊寬宏大量,選擇寬恕;勢必會令無數忠將傷心,讓他們對叛軍膽寒,心生忌憚。” “這樣不僅會令那些懷有異心之人,更加猖獗,更加肆無忌憚;更會令大王的威嚴掃地,寒了一眾將士的心。” “屆時,君無威嚴,將不敢忠;趙國,又豈能長存?!” “所以,為了趙國的將士,日后免遭折磨;也為了趙國子民,日后免遭涂炭;更為了,趙國的百年基業。這個威,這個兇,這場殺戮,大王是必須要立的!” “也只有如此,才能安撫忠將之心,才能鼓舞將士士氣;才能,真正的震懾住那些懷有異心之輩!” “殺一儆百,令任何懷有異心之人,以后想要叛變作亂的時候,都不得不想到趙駟,及其叛軍的下場,進而忌憚三分!” 此話一出,李牧頓時一滯,抬頭凝視孔明;眼中,充滿了濃濃的震撼。 原來... 原來這之中,還涉及如此之廣,涉及如此嚴重啊! 我真的,誤會大王了? 不知道為什么,李牧心中莫名一痛。 “你的顧慮,我能理解;相信大王,也能理解!” 諸葛亮頓了頓,繼續說道:“但長痛不如短痛!一時的寬恕,固然能暫保趙國安穩;但,卻絕不會令那些懷有異心的人畏懼、退縮、收斂,反而會助長他們的野心。” “然,一時之狠心,卻能換取趙國崛起,萬年穩定。” “若是換做李將軍,又該如何抉擇?” “這...” 李牧瞬間語塞,發現自己無言以對。 而且,心中郁怒,蕩然無存;有的,只是深深的愧疚,與懊悔。 “其實,你以為大王想要如此做嗎?不,他也舍不得,可他不得不這么做啊。” 諸葛亮徐徐說道:“大王,為了整個趙國,背負了太多太多的東西了啊!” 噗通! 話音未落,李牧再也堅持不住,突然起身朝著窗外跪下,嚎啕痛哭。 “大王,李牧愧對王恩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