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本官無異議-《天下第一逆賊》
第(2/3)頁
剛剛定下的北征準備事宜,更是涵蓋了整個朝廷各部司衙門。
現在擺在內閣值房眾人面前的是一個局面。
那就是朝廷沒人了!
說起來,這就像是一個笑話一樣。
朝廷從來就是不缺人的,但也一直在缺人。
楊士奇看了一眼楊榮。
他覺得太孫在說完遼東的事情之后,不去處理那些擺在眼前的奏章,而是特意提到南疆和東瀛要求的事情,似乎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于是楊士奇順著思路繼續想下去。
南疆和東瀛對于朝廷來說,是個怎樣的地位?
是大明的新征之地,除了能夠提供糧草和……不要錢的人力之外,便再無其他的意義。
但是對于太孫來說是怎么的地位呢?
很顯然,南疆和東瀛的征服,都是經由太孫一手促成的,對于太孫來說,這兩塊地方幾乎可以說是他的無名封地一樣。
這也是為什么,鄂宏大和漢王,哪怕是要人都不上奏章到朝廷,而是寫信給太孫的原因。
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觸及到南疆和東瀛的事情,都是要通過太孫來決定的。
太孫這是要招攬人手到南疆或是東瀛,為以后積攢人手嗎?
楊士奇不由的默默看向正在觀察自己的手是不是起皮了的皇太孫。
似乎,太孫也到了建立朝堂勢力的年紀了!
楊士奇想了想,便開口道:“啟稟太孫,雖然朝中如今面臨幾樣大事,但若真是想要抽調出人手,去教化南疆與東瀛,從鄂宏大都指揮使、漢王殿下手中接手地方政務,朝中還是能湊出一些能干之人的。”
楊士奇小心的說著,他特意的點出能湊出能干之人。
在他看來,太孫既然要建立勢力,想要的自然是能力出眾的官員了。
甚至楊士奇都想到,等到這些人在南疆或是東瀛這些地方從政多年,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之后,等到太孫成為太子,再成為……
這些人可就是潛邸中人啊。
只要到時候將這些人再調回京師,就是朝中最堅定支持朱瞻基的一批能臣。
不由的,楊士奇又多看了朱瞻基兩眼。
他忽然覺得太孫當著是謀定而后動,已經開始思慮數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這是老沉持重的表現,很符合楊士奇對于大明君王形象的要求。
然而,朱瞻基卻沒有開口,他似乎是發現了在右手中指指甲后面,有一條肉刺。
肉刺不算太長,所以他就陷入了,是要順著撕還是逆著撕的糾結之中。
若是順著撕,很有可能連整條手都給撕掉了。
而要是逆著撕,則有可能會存在殘留,到時候就會陷入更長時間的糾結之中。
眼看著自己已經給出承諾了,但是太孫就是不說話,楊士奇不由一愣,臉上浮出一些尷尬。
難道是太孫想要的更多?
真是一個貪得無厭的小家伙!
楊士奇心中有些紛亂,他將求救的目光投向身邊的好伙伴楊榮。
您是首輔,該您出場了。
楊榮接受到自己在內閣中伙伴的求救眼神,他微微點頭:“太孫,若是此時從朝中抽調官員前往南疆或是東瀛,只怕朝中對于江蘇革新乃至于北征準備事宜,都有影響,此時能否暫緩,等到朝中緩口氣穩定之后,再行抽調人手?”
什么?
楊榮你在說什么?
不要以為你是首輔,就可以亂說話!
聽著楊榮的話,楊士奇一下子瞪大了雙眼,他覺得自己受到了沖擊。
太孫想要培植人手的心意,已經很是明顯,在太孫就是大明最好的未來前提下,身為內閣成員,理應充分的理解和滿足太孫的想法以及要求。
這個時候,你楊榮身為首輔,就該拍板子說出那句,太孫可以隨意挑選朝中官員前往南疆和東瀛的話來。
怎么到了您這里,就變成了朝中一個人都出不了了?
可是,楊榮卻在這個時候,給了楊士奇一個稍安勿躁的眼神。
果然就在下一刻,朱瞻基才再次開口:“一個人都找不到嗎?可是南疆和東瀛,事關的大明的千秋萬代,總不能一直放任自流吧。朝中真的沒有人?本宮怎么聽說,夏元吉和宋禮,對部中協助政務的那批人,很是贊許有加啊。”
還在迷惑先前楊榮為何會那樣說的楊士奇,忽然眼前一亮,他覺得自己猜到了什么。
而朱瞻基則是皺著眉,接著說:“不過……似乎他們身上都沒有官階品級,此事倒是有些難辦了……”
楊榮的手稍稍虛抬,止住了身邊躍躍欲起的楊士奇。
然后,他才佯裝不知,疑惑的開口詢問道:“太孫是說從日月堂出來的那些,在各部司衙門觀政的少年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