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穿到亂世搞基建(女穿男)》
第(3/3)頁
城里的人聽到外面的喊殺聲,知道是嵐樟到了。
嵐鏗當即讓人搬開城門口的沙袋、石頭,親自帶著人殺出去,接應嵐樟。
城門一開,騎兵也趁機沖出城去,殺入了齊軍中。
城里城外陷入大混戰。齊軍不知道姜祁被落石砸中已是危在旦兮,記著攻城的命令,死戰不退,一直激戰至入夜,戰場上已經不剩不一兵一卒才結束戰斗。
沐瑾的軍隊遇到這樣一支拼死作戰的軍隊,哪怕仗著兵甲武器軍隊之利,傷亡亦是不少,許多人在戰斗結束后,累得直接虛脫在地,一動也不想動。
騎兵的馬在戰場上來回奔跑,好多都累得開始吐白沫了。
長嶺關城墻上、樓梯上、城墻內外堆積滿尸體、滿地鮮血。樓梯上、水溝旁,血水匯成小溪流。
全軍上下一個個累得連清點戰功的力氣都沒有了,在歇了口氣緩過來后,便又掙扎著起身,先送傷兵去醫治。
盔甲再厚,防御再嚴實,遇到拼了命的齊軍,傷亡亦不算少。
賴瑤、楚尚麾下的長嶺山守軍,沒經歷過東安關那樣的慘烈戰事,也沒見過像齊軍這樣死戰不退的悍兵,根本沒有想到,對方被砍翻后,胳膊都沒有了,還會爬起來往人身上撲,用牙咬,握住斷掉的長戟桿、矛頭撲到人身上,往眼窩里扎、往脖子里扎,但凡有一口氣,都還要反抗。
衛侯麾下的兵,別看都是一群半大的孩子,拼起命來比齊軍還要兇猛,一個個跟餓狼似的,能一刀子砍翻絕不用第二刀,不給齊軍半點喘息之機,不留任何活路的打算,傷亡反而是最小的。
騎兵習慣了跟草原人在馬背上作戰,一直不停地來回奔襲,根本沒有停下來跟步兵慢慢耗的時候,齊軍想找他們拼命都逮不著,傷亡也不大。
賴瑤清點完麾下人數,得知傷亡過半,心疼得心都在滴血。
她痛定思痛,深刻反省,她跟楚尚,以及所領的兵還是有點手軟,下手不夠狠絕。這是戰場!你死我活的戰場。東陵齊國的人兇狠,他們養出的兵也兇狠,與打不贏就投降的西邊諸郡不一樣。
沐瑾是真沒想到,齊國的軍隊打進攻都能打到不剩一兵一卒死戰不退,不僅是底下的兵將,連姜祁的兒子也都這樣。
軍情部將軍齊仲來見沐瑾,身后還抬著一具蓋著布的尸體。
沐瑾看了眼齊仲,又將目光落在尸體上,問:“誰的?”
齊仲掀開布。
沐瑾先看到的是一張帶有血污的臉,上嘴唇留著胡子,看起來約有四十來歲的模樣,隱約有點眼熟,像是在哪見過。隨即,那男子盔甲上的龍頭肩章印入眼簾,驚得他“咝”了聲,頓時想起,這人姜祁那一母同胞的親弟弟睿王特別像。
他問道:“這是姜祁?”
齊仲道:“在戰場上讓嵐樟用投石機砸了,之后姜承派人繞山道想把他送回去,叫我們斥侯給截了。逮著的時候,他已經斷氣,腿骨斷了,肋骨、腰脊都斷了。”他說完,又把收繳到了血書、姜祁隨身帶的玉璽交給沐瑾,道:“瑞王姜承給太子姜乾的親筆血書,字字泣血。”
沐瑾接過血書,見是姜承跟姜乾交待戰事。
齊國打這場仗打得慘,連連失利,屢遭慘痛傷亡,又是用血書寫的,瞧著都覺驚心。
沐瑾看完血書扔到火盆里燒了,對齊仲道:“姜祁和姜承的尸體,跟齊國的兵卒子們一起燒了,埋一塊兒。”
這場仗打下來,得有多少家破人亡。明知打不贏,還要拉著這么多人送死,他們占地擄人做奴隸,有把奴隸的命當命么?
沐瑾心疼自己折在戰場上的兵。
以前打博英郡侯也好,打柴緒也好,那些兵受傷了,會退、會縮,戰斗結束,當了俘虜,養好傷,還能去開荒種地,等干滿三年就能回去跟家人團圓,成為他的治下子民。
因此,在戰場上,他的兵大部分時候都會稍微留點手,盡量避免趕盡殺絕。哪想到,這場仗,竟然多出好幾千的戰亡數。
一群青壯,戰斗力本該比半大的娃娃兵強的,卻生生地比娃娃兵多死了五千多人。那是戰死的,不是受傷的,加上受傷的,戰斗力生生地折了一半。
沐瑾很清楚,此戰之后,以后在戰場上活下來的俘虜會很少了。
對上齊國的軍隊,稍微留點余地,都得用自己兵卒們的命去填。
這么慘烈的傷亡,光撫恤金就得一大筆,發戰功又是一大筆開銷,國庫壓力巨大,總得找補些損失。
沐瑾立即把賴瑤、楚尚、嵐鏗、許琬找來,讓他們各出一萬人馬,以最快的速度奔去姜祁的大營。姜祁傾巢出動,打了個全軍覆滅,大營里的糧草帳篷總還在,多多少少能補貼點損失。
官道被挖得坑坑洼洼的,坑里都是積水,馬車過不了。
他們只能先占下姜祁的大營,再派人把路清出來,將坑重新填上,再派馬車把糧食、帳篷、搭營寨的帳篷拉回去。
姜祁出征,金玉珠寶等貴重物品通通沒帶,軍營里的肉食極少,比柴緒大營窮多了。好在六十萬大軍兩個月的糧草,夠長嶺關守軍吃好幾個月了。
長嶺關的糧食足,收繳到的糧食正好可以囤起來,以備明年出征。
六月份,天氣炎熱,再加上下雨過,尸體泡過水,很容易壞。
沐瑾只能安排人把尸體運到荒僻地方,挖坑焚燒過后,再灑上石灰做深埋處理。
七月份,中軍大營抵達長嶺關。
京城方向有消息傳來,太子姜乾在京城繼位,同時下令征召大軍,調聚糧食,以保國都。
沐瑾才不管他們是守還是攻,正忙著補充新兵,重新安排布防。
他在長嶺關待到入冬,姜乾那邊還沒有出征的動靜,這才帶著衛隊趕回淮郡。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