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海禁-《錦衣殺》
第(3/3)頁
別小看平民百姓,江浙多丘陵,有些山村封閉而團結,兩村打斗起來可比戰場兇狠多了。
職業的打不過領錢的,領錢的打不過天生喜歡的,傅霆州把這些人招募進來,單獨編隊,對倭戰斗力立刻獲得極大提升。
之后明軍又幾次和倭寇交戰,實戰中涌現出許多出色將領,比如進士出身自學兵法的胡宗憲,出身登州武將家族的戚繼光,朱紈的舊部俞大猷、盧鏜……
明日,大軍即將圍攻沿海最大的倭寇頭目之一——徐海。如今倭寇大概分兩股勢力,一個是徐海,一個是汪直,只要能除去這兩人,其余不過游兵散勇,不成氣候。
如今和倭寇開戰已到達攻堅階段,他們對上的不再是小股零散的海盜,而是真正有組織有紀律的武裝勢力。若他們能打敗徐海,之后全力對付汪直,朝廷的勝算立馬加大許多,若明日這一戰失敗……那徐海和汪直相互配合,拖著他們兩線開戰,朝廷軍疲于奔命,越發難以取勝。
所以,明日這一戰至關重要。
開戰前夜,王言卿和陸珩出城,登上山坡,眺望廣闊無垠的海面。
海面幽藍神秘,海浪拍打在岸上,潮聲連綿不絕,聽著讓人心靜。王言卿嘆道:“真是不愿意想象,明日,這里就會被炮火和尸體染紅,再不復此刻的平靜美麗。”
陸珩說道:“自然無情,千萬年來沒有為任何人改變過,不出一日,海洋就會恢復原本模樣,回不去的只有人?!?
兩人站在山崗上,背后是萬家燈火,面前是浩瀚海洋。海風從四面八方吹來,掀的兩人衣襟獵獵作響。王言卿壓住胡亂飛舞的頭發,問:“戰爭會結束嗎?”
會嗎?陸珩這次沒有再給她編織美麗的夢,而是說:“我不知道?!?
人的貪欲無窮無盡,只要有利益,就會有爭斗。人的貪婪不止,戰爭就永遠不會結束。
陸珩問:“你可知為何會有倭寇?”
“因為東瀛內亂,民不聊生,許多倭人外逃。”
“不是?!?
“因為西洋人造出了大船,能遠渡重洋來我們沿海,所以有些人被利益驅動,和西洋人做生意?”
“也不是?!标戠裾f,“這些最多是外因,倭人一共才多少人,能逃出來多少;海岸線就在這里,不是西洋人也會有其他人,他們不造船,沿海就沒有斗爭了嗎?倭寇最根源的起因,其實是海禁?!?
“為什么?”
“沿海和內陸不同,這里人口繁多,地不夠耕種,自宋以來,浙閩許多人就靠做生意維生。朝廷下令海禁后,他們斷了生計,只能各地流竄,悄悄運貨,想方設法躲避官兵追捕,逐漸演變成???。如果人和地的沖突不解決,即便平定了這一批倭寇,再過幾十年,還會發展出新的問題?!?
“既然如此,為什么不放開海禁呢?”
陸珩搖頭:“治理國家,哪是簡單一個選擇題就能管好的。前幾朝皇帝曾陸續松動海禁,在沿海設市舶司。流竄的倭寇是少了,但又牽扯出侵占土地、官商勾結等問題?;实蹌偟腔鶗r,東瀛兩個幕府的遣使團在寧波府市舶司相遇,他們互相敵視,大打出手,引發大規模的仇殺,兩方人馬沿路燒殺搶擄,害死了很多百姓和官兵。這件事情后,皇帝便關閉了浙江、福建的市舶司,拒絕讓倭人登陸。官方途徑關閉,他們就只能和私人勾結,漸漸演變成倭寇之禍?!?
王言卿這段時間在江南,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她意識到那些飄在海上落草為寇的海盜,未必就是天生壞種。伍勝其實有句話說得對,人都活不下去了,談何忠孝仁義呢?
王言卿發自真心地問:“那海禁,真的是正確的嗎?”
“我不知道?!标戠窕仡^,笑著看向她,“這是皇帝該考慮的問題,我怎么知道呢?這么大一個國家,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史書上那么多英豪都感嘆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我何德何能,可以回答這種問題?”
王言卿腦子里很亂,她想不出答案,默默站在陸珩身邊,和他一起看向茫茫海域。
這是一個血腥的時代,黨爭激烈,戰火紛飛,每天都有官員卷入朝堂內斗而亡。但這同樣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朱紈,戚繼光,胡宗憲,俞大猷,京城里有皇帝、夏文謹、張敬恭,或許,還應該加上傅霆州和陸珩。
人才輩出,就是盛世的重要標志之一。他們每個都是頂尖的聰明人,齊聚在同一個舞臺上,惺惺相惜又自相殘殺。她有幸生活在這個時代,親眼見證了這些天才的風起云涌。
王言卿問陸珩:“倭寇一戰影響深遠,將來必是史書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可是,史書只會寫胡宗憲巡撫浙江,巧計擒賊,戚繼光、俞大猷保家衛國,英雄名將,其中可能絲毫不會提及你。你不會不甘心嗎?”
陸珩失笑:“人生連自己這幾十年都活不明白,管身后名聲做什么?對錦衣衛指揮使來說,出名可不是什么好事,我巴不得所有人都不要記得我。”
“你真的不在乎嗎?”
陸珩望著遙遠的海平面,海天一線,燦爛星河像是要傾入海中。天地如此廣闊,人何其渺小?
陸珩說:“現在大明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就夠了?!?
有人光芒萬丈,名垂千古,就要有人站在黑暗中,負重前行。盛世不只是光鮮亮麗的,更多地方隱藏在泥里,潰爛生蛆,需要有人剔掉里面的腐肉,扛著它繼續前行。
但將來大家能記住的,始終是那個輝煌強大的盛世。
海風越來越冷了,再等下去城門要關閉了。陸珩和王言卿相攜下山,他們兩人的馬系在樹上吃草,看到他們回來,興奮地長鳴。
陸珩先解開王言卿的馬,將韁繩遞給她。王言卿熟練地翻身上馬,她坐好后,陸珩也上來了。兩人無需再多言,陸珩輕輕喝了一聲,駿馬立刻展蹄飛奔,王言卿隨即跟上。
他們沒有叫侍衛,一前一后朝城門奔去。
背后新月如鉤,寒風蕭蕭,前方九重城闕,萬家燈火。
而此刻,唯有他們兩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