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封太子)-《韶光艷》
第(2/3)頁
康王跪在床前,泣不成聲。
母后為何這么糊涂,他從來就沒想過要與大哥去爭那個本就該屬于大哥的位子,母后為何非要逼他去爭,別說他得了一種隨時可能發作的病,就是沒有,他也不會去爭。
鄭皇后死了,出于朝臣預料,昭元帝沒有休朝以示對發妻的哀悼,而是宣布了一道罪己詔。
詔書中,昭元帝列了自己三條罪責。
第一條,昭元帝稱當年鄭國公府全家蒙受冤屈處斬后,鄭皇后悲慟欲死,而他作為丈夫沒能給與鄭皇后關懷,導致鄭皇后性情大變,繼而記恨小叔與弟妹的恩愛,沖動之下將端太妃推下臺階,一尸兩命。此事,雖然主罪在鄭皇后,但昭元帝亦難辭其咎。
第二條,端太妃慘遭鄭皇后毒手,昭元帝因為愧疚鄭氏滿門之死,不忍嚴懲鄭氏,違心將端太妃之死定為意外,導致親弟悲憤出家,侄子侄女接連承受喪母、父離之苦,此乃昭元帝之罪。
第三條,昭元帝自責因為他的虛榮,導致端太妃之真正死因被埋藏十數年,并累及康王埋下驚厥的病根,他愧為伯父,也愧為人父。
罪己詔之后,昭元帝緊接著宣告了當日朝會的第二封詔書,稱儲君乃國之根本不可長久空置,顧及康王身體有疾而端王文韜武略、仁厚愛民,故封端王宋池為太子,擇日舉行冊封大典。
這么兩道詔書連著頒布,大臣們面面相覷,竟也沒有理由反對讓端王做儲君。
唯一反對的,是端王自己。
宋池跪在大殿中央,懇請昭元帝收回封他做儲君的成命。
昭元帝看著侄子,笑道:“端王不必推辭,康王身有疾而才干有限,唯有你,才能讓我大周國運昌隆,國泰民安?!?
宋池幾番推辭不成,只好接下這圣旨。
群臣反應過來,齊齊跪在地上,高呼皇上萬歲、太子千歲。
端王府。
虞寧初聽到這兩封詔書時,想的不是她的夫君要做太子了,而是婆母端太妃的真正死因。
怪不得宋池不許他們一家人向鄭皇后行禮,怪不得鄭皇后都死了,宋池也違背禮法,不許她與宋湘進宮去哭靈。
原來婆母竟然是被鄭皇后親手害死的,且一尸兩命。
她的母親生前不曾親近過她,母親病逝虞寧初都哭了很久,婆母橫死時宋池才九歲宋湘才五歲,兄妹倆又是何等的傷心?
宋池人在宮中沒有回來,宋湘來了,看到虞寧初便撲到虞寧初懷里,淚流不止。
“當年的事我都忘了,也沒有人跟我說母親究竟出了何事,無論我怎么問哥哥,他都不肯說。”
“他是為了你好,不想你難過。”
“可我心疼他啊,他不告訴我也不告訴姑父姑母,這么多年全是他一人撐過來的,他還喜歡笑……”
宋湘說不下去了,虞寧初也無法再說任何安慰的話。
她的腦海里出現了一個九歲的宋池,背負著血海深仇帶著妹妹來到京城。
寄人籬下的滋味,虞寧初比任何人都清楚,就算親戚們對自己很好很好,但那終究不是家,她會小心翼翼地察言觀色,不說錯一句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