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奮起直追-《工程代號521》
第(3/3)頁
“耀華同志,我在這方面是外行,你是國內TSM材料方面的頂級專家,我相信你們的分析判斷,你把你們的設想和計劃打個報告,在部里備個案,然后你們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設想開展工作了。你說得對,耽誤了十年,咱們要有緊迫感,要奮起直追,否則差距會越來越大。”作為一名老領導,梅院長對老陳寄予了厚望。
陳耀華在521工程指揮部組建了一個技術專家組,由他出任組長,專家組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周玉明、許巍、田海濤、黃哲明及何鳴等人組成,主要負責收集國外有關TSM材料的最新信息,另一部分由老錢、孫良才和高建生等人組成,他們負責新材料開發所需原料的研制。
科研工作者都很務實,認識到落后的現狀,他們既不氣餒,又敢于坦然面對差距,為了縮小這種差距或迎頭趕上,夸夸其談或坐以論道都毫無意義,唯有立即行動起來,腳踏實地的工作,才是唯一有效的辦法。
從此以后,技術專家們在各自的自行車把上總是掛著一個兜子,里面裝著有關書籍和技術資料,不分上下班,一有時間就研讀分析。不得不說,國外的先進技術令他們大開眼界,無論合成工藝,條件控制,儀器設備,還是原料精制和檢測方法,都讓他們耳目一新。
通過對國外新技術的分析,他們發現第三、四、五代TSM材料的功能和性能都在不斷擴展和提高,在討論技術跟蹤方案時,專家們的兩種觀點出現了分歧,一種是循序漸進,從第三代產品做起,另一種觀點是跳過第三、第四代,直接研發第五代TSM材料。兩種觀點都有各自的道理,誰也說服不了對方。
到了陳耀華拿主意的時候,他決定整合現有資源,在TSM研究室成立兩個材料合成課題組,分別命名為試驗四組和試驗五組,四組負責第三、第四代材料的開發研制,五組直接探索第五代TSM材料的合成技術。
這顯然是個兩頭兼顧的方案,有人認為通過這些年的磨難,老陳變得圓滑了,他不愿得罪人,在技術方案上搞平衡。
陳耀華對此不以為然,他承認這是兩頭兼顧的方案,但他認為兩頭兼顧很有必要,因為一方面TSM的第三和第四代衍生產品在國內還是空白,國內相關行業有這方面需求,而且研究開發這兩代產品,還能為第五代產品的研究開發提供一部分技術支撐;另外,直接研究第五代產品,如果可能的話,可以藉此追蹤該領域的世界前沿,所以,這方面的探索也很有必要。老陳認為兩種方案都有道理,都應得到支持。
幾位專家對陳耀華的想法由衷佩服,在研究方向和科研選題方面,大家終于達成了一致。
無論第三、四代產品的研發,還是第五代TSM材料的探索,都面臨著很多技術難題,光靠試驗四組組長田海濤和五組組長黃哲明,顯然無法解決這些難題。陳耀華決定發揮集體智慧,繼續保留521工程指揮部專家小組這一機構,以便對遇到的技術難題進行咨詢。
雖然不知道國外先進技術的具體細節,但通過多渠道交流和借鑒,對第三第四代TSM材料的技術方案有了大致了解,在隨后的研發過程中少走彎路,起碼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在專家組的指導下,試驗四組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研制出了跟國外第三代產品性能相當的TSM材料,陳耀華要求四組的技術人員和職工們一鼓作氣,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把第四代產品搞出來。
田海濤是個慢性子,搞出第三代產品后,他想利用整理數據和編寫試驗報告的機會休整一段時間,便以此為借口,消極應對陳耀華提出的要求。
一次到班組檢查工作,陳耀華發現除了田海濤和幾名技術人員在伏案工作,四組的其他職工都比較悠閑,經打聽得知,田海濤讓職工們放松一段時間,過一陣子再開展新的試驗。
老陳感到納悶,已經安排下去的工作,到這里怎么就停下來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