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非常時期-《工程代號521》
第(2/3)頁
“當然不能讓他們搞材料合成,專業不同,那不是強人所難嘛。但前幾天分配到521工程指揮部的那名研究生,我還沒想好把他安排在哪個課題組呢。”
“主任,你不是想讓他承擔四組分出來的任務吧?”
老陳沒有正面回答,轉而問道:“你認為他能勝任嗎?”
“這......,我可不知道,不過從他的學歷和專業來看,也許差不多。”
陳耀華說的這位名叫郭新民的研究生,六十年代末本科畢業,是新時期招收的第一屆碩士研究生,師從國內著名的材料工程專家,畢業分配時聽從其導師的建議,從西子湖伴來到天晨材料研究院,干部處根據郭新民所學專業,直接將其送到521工程指揮部。
第一次見到陳耀華,在一番交談之后,郭新民高興地說:“陳主任,久仰你的大名,我慕名而來,總算見到你了。”
老陳毫不在意地說:“我就是個基層科研工作者,我們這里又是小城市,哪有什么名啊!”
“陳主任有所不知,我的導師在我們讀研期間經常提到你,他說你是這方面的國內頂級專家,既有真才實學,又是實干家,你們憑借自己的努力,在國內特種密封材料領域做出了開創性 貢獻,在我畢業分配的時候,他建議我到天晨材料研究院,盡量爭取到你身邊工作。”
“謬贊了!請問你的導師是......?”
原來,郭新民的導師在一九六五年的一次學術會議上,跟陳耀華有過一面之交,在那次會議上,陳耀華宣讀了一篇關于TSM材料的研究論文,受到與會者高度重視,會后,這位來自Z大學材料工程系的副教授找到陳耀華,兩人進行過短暫的單獨交流。
自那以后,因為工作太忙和后來發生的職工政治思想督導事件,陳耀華就再也沒有機會出席全國性學術會議了,不僅失去了跟全國同行交流的機會,也失去了跟Z大學材料工程系那位副教授的聯系。
但是,Z大學材料工程系那位副教授,也就是后來郭新民的導師,卻一直關注天晨材料研究院521工程取得的任何進展,他通過521工程指揮部發表在國內有關期刊上的研究報告,學術論文,或行業機構的成果匯編,了解陳耀華團隊在TSM材料及其衍生產品的研究開發方面取得的成績。
那位導師非常欽佩陳耀華團隊的工作成就,他認為521工程指揮部在這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所以,當郭新民在畢業分配前夕征求導師的意見時,他向自己的弟子提出了建議,如果將來想在特種密封材料領域有所建樹,那就去天晨材料研究院,在陳耀華身邊工作,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郭新民到521工程指揮部正式報到的第三天,還沒來得及對他的工作崗位做出安排,陳耀華和周玉明就出差參加全國訂貨會了,從會上的信息反饋情況來看,市場對TSMT300和TSMT400都有較大需求,老陳認為,如果把這兩種產品都放在試驗四組研制,不僅會喪失大好市場,還會讓廣大用戶對天晨材料研究院很失望。
于是,老陳決定改變原來制定的科研計劃,把TSMT400從試驗四組分離出來,讓新近分配到521工程指揮部的郭新民承擔這一科研任務。
周玉明當然贊同老陳的安排,但他也有顧慮,“這個辦法好是好,但僅靠郭新民自己,他如何承擔科研任務?另外,他初來乍到,是否熟悉TSM的衍生產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