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到時樓蘭王就尷尬了。 像以前一樣做墻頭草倒向安息嗎? 秦軍勢力雖然撤出樓蘭但卻依舊有攻陷樓蘭的能力,借樓蘭十二個膽也不敢。 依舊站在秦軍一方吧,又要被安息敲打于是思來想去,最終還是只能將秦軍留下。 此時的安息其實已經撤出樓蘭地界了,只是樓蘭不知道而已。 下令撤出樓蘭的是大將奧斯維德。 因為安息只有這個選擇。 秦軍進攻樓蘭的情景,游散在外的安息騎軍是看得一清二楚,他們當即就報給了奧斯維德。 奧斯維德一看到消息就驚得直抽冷氣: “秦軍竟能以火器摧毀城墻?” “且在三百步外?” “若是如此,那姑師又怎能守住?” 此時的奧斯維德對情報有些半信半疑。 這主要是因為秦軍這武器已超出其想像范圍了,如果說用投石機他還能理解,但用幾根會冒煙冒火的粗鐵棒對著城墻就能將其炸塌……那是聞所未聞。 還有一部份原因,是奧斯維德以為那不過是部下被秦軍的“霹靂火球”給嚇壞了于是亂說一通。 古時的情況就是如此,往往會因為信息傳播落后于是產生某種不信任。 比如安息是以趙國文字書寫在牛皮上以快馬送至奧斯維德手中,其中的描述就存在許多問題…… 粗鐵棒,冒煙冒火,對著城墻一陣轟響,城墻就倒塌。 不明就里也不知道火炮的人看了這些文字哪里會相信,第一時間想到的或許是巫術。 然而,即便不信歸不信,他還是命將包括援軍在內的部隊盡數撤了回來。 之前派出兩萬援軍增援樓蘭,那是在樓蘭在安息手里的情況下。 樓蘭在安息之手就意味著安息不缺水,缺水的是秦軍,于是兩萬援軍生存和作戰就不是問題。 哪想到秦軍居然能在幾個時辰內就將樓蘭攻下并牢牢控制在手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