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贏丹的考慮,則是安息最擅長的就是騎射,沒有戰(zhàn)馬的安息就像是被拔了牙的老虎。 另一方面,西域一帶是綠洲地形,交河方圓百里沒有其它水源,沒有馬匹和駱駝這些畜力運水,軍隊在那可以說是寸步難行,差不多就是被軟禁了,手里就算有兵器也無濟于事。 更何況還會有秦軍坐鎮(zhèn)姑師城,而安息主力又遠避草原,這一萬安息也只能呆在交河無處可去了。 特瑞西與一眾部下商議了一會兒。 其中有部下說:“萬夫長千萬不可相信秦人,他們一貫言而無信此舉只是騙我等投降而已。” 特瑞西搖了搖頭說道:“秦人或許言而無信,但這贏丹卻從未出爾反爾過更何況,羅德里克已撤走,我等坐下無馬在這姑師也是死路一條。” “橫豎是死,何不信他一回?或許還有條生路?” 特瑞西這話分析得有理安息既沒有逃的希望更沒有勝的希望若從仇恨的角度來說,那就是與秦人拼掉一個算一個。 但這又有何意義? 安息也是講利益的群體…… 這點與印度軍有根本區(qū)別,安息作戰(zhàn)眼里看到的是敵人的財富、牲畜和糧食印度軍隊也看這些,但卻有嚴明的軍紀約束及勇氣。 相對而言,安息更像是一群強盜而不是軍隊。 講利益的群體就會衡量得失,這么一盤算就知道是投降了好。 于是特瑞西就站在城頭上回了聲:“我等若是降了,如何還能保有兵器?” 這的確是個問題。 投降這一刻必須繳了兵器,否則安息軍隊就可以出城之后突然發(fā)難,到時秦軍反倒會被打個措手不及。 但此時安息若是繳了兵器,秦軍若是不守信用盡數(shù)將安息砍了……安息到時又找誰說去? 贏丹回答:“這個簡單你等可以先降幾千人我將這幾千人押至交河還了兵器,再回一封密信與你,你便知道是真是假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