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倒不是說他們有多忠于安息王。 事實上安息中就有許多是被安息征服而投降歸順的部落,其中就包括不久前才并入安息的東胡,且有十數萬之多。 其原因在于安息降兵生活習慣與中原人甚至與西域都大為不同,他們在這里很難有認同感。 這就與中原內部可以斗來斗去并且朝秦暮楚的降來降去,但一旦說要投降安息那就更多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一樣的道理。 贏丹卻不以為然的回答道:“萬夫長只怕言之過早了!” 特瑞西只是淡淡的回道:“特瑞西自問無法做到殿下莫要抱太大希望,除非能讓大王將其家人一并殺光。”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投降的安息有一萬將士,家人就有四五萬安息王再笨也不會一口氣將四、五萬牧民盡數殺光。 所以安息王只會把罪責全都推到特瑞西身上,就說其它部下都是受特瑞西之命而投降,是以罪不至死,甚至還歡迎其部下回投安息。 贏丹當然不會寄希望于此不過想讓安息降兵死心卻并非只有這一個辦法,贏丹說道:“若秦軍擊垮安息將其驅逐出草原呢?到時萬夫長及一干部下便是想回也無處可回……萬夫長又會有如何想法?” 特瑞西聞言不由瞪大了眼睛贏丹這話說的卻是有理其實安息降兵之所以“身在曹營心在漢”,除了生活習俗問題之外就是想當然的以為草原就是安息的。 那么想回草原自然就要重回安息懷抱但如果連草原都不屬于安息……他們還能有什么想法呢? 特瑞西愣了一會兒后就笑了起來:“殿下以為秦軍能深入草原擊敗安息?” 也難怪特瑞西不信,自古以來北方游牧民族與南方農耕民族的征戰中,農耕民族從未大規模深入草原,或者說沒有那能力深入草原驅逐游牧民族。直到漢武帝時才出現反轉。 贏丹不想說什么空話,但他卻知道要收服像特瑞西這些安息降兵,就必須掐滅他們心里的希望。 就算不能掐滅,也要讓他們意識到還有另一種可能存在,而不是一味的、堅定的想要回草原。 贏丹回答:“不是以為,而是一定可以安息在西域為惡多年,各國皆敢怒而不敢言,我若借此機會聯合西域諸國與秦軍一同征討安息,萬夫長以為如何?” 特瑞西聞言不由面色一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