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若秦軍進駐西域號令三十六國,那同樣也會影響龜茲的統治,既是如此,龜茲受安息統治是統治,受秦軍統治也是統治,為何又要幫秦軍征安息而換來秦軍的統治? 難保秦軍會過河拆橋,先以西域聯軍攻安息,乘西域損失慘重時再攻西域……如此一來秦軍豈非坐收漁人之利而西域諸國只有滅亡一途? 贏丹一聽這話覺得還真是,他倒是把西域聯軍想簡單了,以為有安息這個共同的敵人就能將其聯合在一起。 現在看來距離那一步還十分遙遠。至少要將眼前這些問題一一解決。第一個問題好解決。 如果說龜茲沒有來自安息的威脅,那么只需要贏丹放棄一兩個小綠洲給安息作橋頭堡就可以了,比如奇臺或谷峪。 龜茲及西域諸國肯定不愿意贏丹這么做,因為這對秦軍來說十分容易但對西域諸國的傷害卻很大,所以只要贏丹一表示這方面的意思……這個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 第二點與第三點其實都是信任方面的問題。 亦即擔心秦軍會像安息一樣褥羊毛。 雖然秦軍此時表現出只是想與西域各國經商的樣子,但誰知道是不是表面功夫? 這方面較難解決,且贏丹相信這不只是信任方面的問題……讓各國出兵也觸及到貴族利益的問題。 比如要出多少兵要多少補給還有多少裝備? 這些如果都要各國貴族負責,那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贏丹對比了下漢朝,認為漢朝之所以能讓西域諸國聽話甚至出兵圍攻龜茲,是因為李廣利遠征大宛時是一路打過去的……帶著三萬兵,一路行軍都向沿途各國要水要糧要牲畜,不給就打。 這樣一來西域諸國就切生體會到漢軍的實力,于是才能號召得動諸國組成聯軍。 所以有時人也是不能太善良的,就像現代美國佬常用的外交手段:一手蘿卜一手大棒,蘿卜不行就用大棒正在贏丹為此苦惱時,張遼進帳來報道:“殿下,樓蘭兵變。” 贏丹一驚,意外的說道:“好個樓蘭,居然敢在此時反叛?” 也難怪贏丹意外。 此時正是秦軍剛剛擊敗安息正如日中天的時候,何況秦軍在樓蘭還有數千軍隊且在樓蘭王身邊還有個“護樓蘭使”,這“護樓蘭使”手里還有“天女散花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