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于是樓蘭軍民紛紛要求并入秦軍,或者不并入秦軍也行,樓蘭也要實行秦軍同樣的制度。 樓蘭王及貴族哪里肯同意這明顯觸及他們利益的建議,于是就起了沖突。 若是樓蘭王反叛那還容易解決,秦軍三兩下就能將其解決。 但現在卻是樓蘭百姓因為要降秦而反樓蘭王……這就讓“護樓蘭使”張粕不知道怎么處理了,趕忙飛鴿傳書請示贏丹。 這事其實對于贏丹來說也很為難首先樓蘭軍民自發的要并入秦軍可以說是正常的,對秦軍也極為有利。 因為“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百姓尤其是身為奴隸的百姓要求十分簡單,就是能獲得更好的生活。 秦軍的制度和技術能給他們更好的生活,他們當然傾向秦軍。 有樓蘭這個先例,姑師只怕也會緊隨其后,姑師之后又會有且末、無霜、休循等等。 到時就不是組建聯軍的問題了,而是直接從西域百姓中征兵了。 但這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對秦軍也有負面影響…… 西域三十六國目前只有樓蘭和姑師兩國在秦軍的實際控制下,其余三十四國都在盯著樓蘭和姑師看它們會有什么結果。 如果樓蘭、姑師的貴族過得好,利益沒有多大損失,那么這三十四國就會放心的與秦軍結盟。 如果樓蘭、姑師的貴族因為與秦軍接觸結果就被自己百姓給推翻進而連根拔起……那還有哪國敢與秦軍結盟? 甚至別說結盟了,到時只怕連接觸都不敢。 因為一旦接觸就會讓處于奴隸狀態的軍民知道秦軍的制度,于是就有并入秦國反叛貴族之心。 接下來就不用多想了,他們甚至連商人都不敢放進城去,絲綢之路會因此而斷。 贏丹知道事態嚴重,沒有多想,將姑師事務交給王賁后帶上威亞斯及百余名親衛就朝樓蘭趕。 這事就只有贏丹能處理妥當。 姑師跟樓蘭五百余里,贏丹一行快馬加鞭三日余就趕到了目的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