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章 不忘初心-《漢道天下》
第(2/3)頁
未來將至。
劉協感慨了一番,忽然意識到自己比周不疑、曹沖不過年長十余歲。如果自己活得夠久,完全可以親眼看到他們的成就,看到自己種下的種子長成參天大樹,甚至是茂密叢林。
想到這一點,他不禁興奮起來。
“取筆墨來,我要寫幾句按語。”
——
一直以來,劉協都保持著克制,盡可能避免在公開場開評價哪位大臣的言論,以免有人為了迎合他而發違心之論。
這一次,他要為諸葛亮的文章寫按語,除了如曹沖、周不疑所說,諸葛亮的文章極為平實,如果不加以提醒,極易為人忽視之外,還有借此機會轉變政策的用意。
交州平定,天下重歸太平,不僅之前的一些戰時政策需要調整,急于西征的冒進思想也要適當的潑一潑冷水,免得臣民的頭腦過熱。
當務之急,還是休養生息,恢復元氣,并將大漢士人的風氣引導到位,并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為下一步的發展打好基礎。
只在基礎堅實,將來才能飛得更高更穩。
社會發展自有其規律,不是一腔熱血就能實現的。
以中興英主的威望引導民風士氣,將一些積弊痼疾解決掉,深化改革,為后繼之君排除障礙,比匆匆西征更有價值。
有些事,只能他來做。
劉協用了一夜時間,寫了一篇長達兩千字的按語,篇幅和諸葛亮的文章接近。一開始,他自己還沒想到這一點,等曹沖一邊讀一邊驚呼的時候,他才意識到表達欲太強,喧賓奪主了。
但是反復讀了幾遍后,他決定還是全文發表。
算是這十年以來的總結,以及接下來十年的展望吧。
曹沖贊同這個觀點,只是建議單獨發表。
畢竟作為按語,篇幅太長,不僅喧賓奪主,而且頭重腳輕,會壓住諸葛亮的文章。
劉協想了想,接受了曹沖的建議,讓諸葛亮的文章先發。
他這篇按語則改為評論,算是對諸葛亮的呼應。這樣既能體現對諸葛亮文章的重視,又不至于奪了他的風頭。
很快,諸葛亮的文章就發表了。
不出劉協所料,因為平實的文風,這篇文章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視,尤其是那些讀書人,甚至有人覺得這篇文章很平庸,刀筆吏的味道太重,不夠高大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