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筑巢 56 變現(xiàn)-《隱王星》
第(1/3)頁
彭彥祖接過孫女遞過來的重新泡過的茶喝了一口,靠在太師椅上向陳星問道:“陳先生看來年紀不大,老朽癡長幾歲,不介意我稱呼你為陳老弟吧?”
陳星趕緊搖頭,這哪里使得,說道:“老先生說笑了,我今年剛過20,先生不妨直接叫我阿星或者Alex好了。”
然后又試探著用漢語說道:“老先生姓彭,祖上是否華夏人士?”
彭彥祖看了孫女一眼,用帶著閩南口音的漢語感慨地說道:“是啊,我們彭家祖籍華夏閩省泉州府,來新加坡落戶快兩百年了。阿星漢語說的這么標準,那是……?”
陳星心下差異:“這么巧嗎?也是泉州府的?”
接下話頭說道:“那真是太有緣了,我是華夏東北龍江省人士,祖上也是閩省泉州府的,按照家譜記載,大約300多年前,是康熙初年吧,因故遷徙到東北,最后在龍江定居至今。”
彭彥祖微微頷首,說道:“東南亞諸國華夏藉人士,以粵桂閩三省居多,不過在這里能碰到龍江的同鄉(xiāng),確實難得。那我就不說見外的話了。”
喝了口茶,老先生指著托盤里的東西接著說道:“阿星你是過來賣這些物件的,看來還不清楚這里的門道,你也別怪我謹慎,方便說一下來龍去脈嗎?”
陳星確實不知道買賣古董的門道,哪里像他想象地那么簡單,明里暗里承受的風險和需要應對的關系有多復雜,他更是一概不知。那些可以擺在柜臺上,或者可以拿到拍賣會上的古董物件,是一定要有出處根源的,不管是真實的,還是杜撰的,都要經(jīng)得起官方的推敲的。
多少黑白兩道的人員,為了這里面的出處根源,編織一張大網(wǎng),千方百計、引經(jīng)據(jù)典、絞盡腦汁地四處奔走、出力,就是為了四個字“根源出處”。只要有了官方認證的來源,那么接下來的價值才是水到渠成,一切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利益”進行。
那些證明、證據(jù)、證書等等一切官方文件,你別管他怎么出具的,被所有人認可接受就好,這就是規(guī)則,道上的游戲規(guī)則;這也是規(guī)矩,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規(guī)矩。
逸雅軒如果收了陳星的東西,來路明明白白,那便毫無問題,大家共同發(fā)財。如果來路不正,那就要好好說道說道了,這100多年的古董店,可不是白開的,什么樣的人和事沒經(jīng)歷過啊!海外洪門幾百年的名頭,可不是說笑的。
來歷不明或傷天害理得來的物件,逸雅軒是堅決不收的,甚至還會告知新加坡的門里,追究一番,這么多年了,這樣的事件也沒少發(fā)生。
但有些幸運兒碰上了意外之財,卻又真的無法尋根溯源,那在行里還是有手段解決并洗白的,那張捆綁了眾人利益的網(wǎng),就是干這個的。
雖說打眼的、誤判的也有,畢竟是少數(shù),逸雅軒之所以傳承百年,是有原因的。
當然了,最終判斷上門售賣物件之人品性及物件來源真?zhèn)蔚模€得考究老先生的功力。這就涉及了本身品性、人生閱歷、鑒寶功底等諸多條件了,否則世界上被稱為大師的能有幾人?
陳星略一沉思,從兜里掏出三份證件遞給老先生,這是他為了售賣這幾個物件早就準備好的:護照、海員證、翻譯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