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狼煙北平》
第(1/3)頁
“同和”車行里最近空出一輛車來,原因是老韓頭死了。
一個星期以前,老韓頭就開始“打擺子”,一會兒覺得冷,一會兒又喊熱,拉車時兩腿“拌蒜”,渾身無力。車行里的伙計們都勸他歇幾天,可老韓頭不干,他覺得沒事兒,誰還沒個頭疼腦熱的,扛一扛就過去了,老韓頭得不起病,他家老婆孩子五口人全靠他拉車養活,真要是趴下,全家都得喝西北風。
老韓頭硬是扛了三天,最后在缸瓦市一頭栽倒在街上,坐車的人嚇得直叫喚,結果招來了日本憲兵,日本憲兵低頭看了看老韓頭,連忙捂住鼻子跳開兩米遠,說這人得了傳染病。不一會兒就來了幾個穿白大褂兒、戴著大口罩的人,他們把老韓頭抬起來,忽悠了幾下,喊了聲一二三,老韓頭就像個麻袋一樣被扔進一輛鋪滿石灰的卡車斗里,騰起一股嗆人的白煙,就這樣,一個大活人就沒了。
警察署通知老韓頭家屬時,說老韓頭沒到檢疫所就咽了氣,日本人有規定,凡因傳染病死亡的人一律統一火化,家屬不得擅自處理。知道內情的人說,日本人經常把沒斷氣的病人和尸體一起燒了,他們那個狗屁檢疫所給中國人治病的唯一辦法就是把病人往石灰坑里扔,說是消毒,那石灰是鬧著玩的嗎?別說是病人,好人也能給折騰死。
這年頭兒死的人太多了,誰也不會在乎多死個老韓頭,車行里幾個平時和老韓頭關系不錯的車夫還湊了幾塊錢給他的家屬送去,大家議論一陣也就過去了,文三兒甚至連湊份子都沒參與,他和老韓頭只是一般交情。最憤怒的是孫二爺,他是心疼老韓頭拉的那輛車,老韓頭被拉走后,那輛車成了無人認領的物品,在西四巡警閣子旁扔了好幾天,其間還被用于拉死人,車輪瓦圈隆了,輻條也斷了好幾根,車座上破了幾個窟窿,還留下很多可疑的斑痕。孫二爺是托人送了禮才領回的這輛車,他一想起此事就覺得堵心,他媽的,這老韓頭那條賤命哪里頂得上二爺一輛車值錢?這輛車是孫二爺花了五十塊大洋從崇文門外上三條的“東福星”車行里買回來的,就是把老韓頭一家子都賣了,也值不了一輛車錢。孫二爺覺得自己賠大發了,損失了好幾天的車份兒收入不說,連送禮帶修車又花了一筆錢,要是老趕上這種事兒,他的車行就別開了。
孫二爺很快就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在一個傍晚向車夫們宣布:“都他媽的給我聽著,從今天起,每人在收車時要多交兩毛錢押金,什么叫押金呢?說白了就是風險抵押。”
車夫們面面相覷,他們的理解力不是很強,實在鬧不懂這些文縐縐的書面語言是什么意思,只是隱隱約約感到似乎是和錢有關。文三兒壯著膽子問了一句:“二爺,咱聽不明白,您說的‘壓筋’是什么。”
孫二爺不耐煩地說:“反正說深了你們也聽不懂,打個比方吧,比方說文三兒有一天拉著我的車一個跟頭栽到地上死了……”
“哎喲,二爺,您可別方我[1]
,我活得好好的……”文三兒抗議道。
“文三兒,你他媽別打岔,二爺我是打比方,比方說文三兒死了,那他當天該交的車份兒我找誰要去,那車要是丟了由誰負責?別說文三兒沒有老婆孩子,就是有又怎么樣?二爺我總不能把他老婆孩子插上草標賣了吧,這年頭兒三條腿兒的蛤蟆難找,兩條腿兒的人可有的是,誰買呀?就算是賤賣也頂不了二爺我一輛車。哥兒幾個,別怨二爺我心狠,你們要吃飯,二爺我也要吃飯,老韓頭的事兒你們都看見了,他自己倒是痛快,兩眼一閉聽蛐蛐兒叫去了,他媽的二爺我招誰惹誰了?鬧個賠本兒賺吆喝,照這事兒再來上幾次,二爺我就得喝西北風去。我琢磨了幾天,總算想明白啦,咱們還是先小人后君子,每天交車時除了車份兒,你們還得再交我兩毛錢,這錢我不要你們的,年底結賬時我如數退還,可有一樣,誰要跟老韓頭似的一頭扎地上死了,這錢我也就不退了,這就叫‘風險抵押金’。你們要是同意呢,咱就從今天開始,要是不同意也沒關系,我這兒的廟太小,養不下您這大菩薩,您還是另找地兒吧。”
車夫們這次都聽明白了,說了半天就是每天的車份兒錢又漲了兩毛,孫二爺說年底退還,這話是否靠得住你就琢磨去吧,到時候他不定又想出什么轍來把錢吞了,你又能拿他怎么樣?
那來順有點兒坐不住了,他家里人口多,每天多交兩毛錢對他來說非同小可,他站起來說:“二爺,咱能不能再商量商量?這年頭坐車的人本來就少,有時半天也等不上一個座兒,我家人口多這您是知道的,要是每天再多交兩毛錢,我一家老小就得把脖子扎起來……”
孫二爺吸了口水煙,慢悠悠地回答:“那來順,你一家老小扎脖子不礙我的事兒吧?你那幾個孩子又不是我揍出來的,吃不上飯也是你自己沒能耐,養不起就別生,別他媽的光顧著炕頭上舒坦……”
那來順急了,他漲紅著臉大聲回嘴道:“二爺,您這是什么話?我那來順窮就該死?連生孩子都是罪過,您得講理是不是?不能上來就罵人哪。”
“喲嗬?大褲衩子,幾天沒見,你倒是長行市了,怎么著?我罵你了又怎么樣?瞧你這窮相兒,你也配養孩子?我要是你,就拿把刀把褲襠里那玩意兒剁下來,省得它凈添亂。”
那來順再也忍不住了,他吼了一聲:“姓孫的,你別他媽的欺人太甚,老子和你拼了……”他不管不顧地向孫二爺撲過去。
孫二爺這輩子什么沒見過?當年在天津衛為了爭地盤兒他還和對手滾過釘板呢,打架玩命更是平常事。他沒練過什么功夫,靠的是心毒手狠敢使黑招兒,架打多了倒也練出一些技巧,知道一出手該往對手哪個部位打,一般人還真不是他對手。空有一身蠻力的那來順哪里知道孫二爺的厲害,在他撲過去的一剎那,被孫二爺一腳踢中襠下,他慘叫一聲,雙手捂住襠部疼得蹲下身去。孫二爺不愧是沙場老將,他一招兒得手便不容對方有半點兒喘息的工夫,又是一個窩心腳踢在那來順心口上,那來順被踢得仰面摔倒,疼得在地上滾來滾去……車夫們一擁而上,連求帶勸地拉開孫二爺。此時孫二爺方顯出天津混混兒的本色,旁人越勸他越來勁,他從里屋抄出一把斧子高舉過頭頂,口口聲聲要活劈了那來順,勸架的車夫們生怕出了人命,便死死抱住孫二爺,從他手里搶下斧子。其實連文三兒都看出來了,孫二爺此舉完全是虛張聲勢,以瘋撒邪,混混兒可以死纏爛打,可以潑皮耍橫,唯獨沒有殺人的膽兒,要真有這點兒狠勁,他早改行當土匪強盜了,孫二爺無非是想造點兒聲勢罷了。
看見那來順死狗一樣躺在地上,文三兒心里真有說不出的痛快,就憑這個,他每天多交兩毛錢都認了。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你不認又怎么樣?別看拉洋車這活兒連下九流都算不上,可要是哪家車行富余出一輛車來,搶著來賃車的人能打出活人腦子來,這年頭兒,想吃這碗飯的人多了去了。
那天文三兒沒等事情結束就走了,沒看見那來順是怎樣從地上爬起來的,聽說是那來順向孫二爺說了軟話,因為孫二爺執意讓他滾蛋。那來順也是個明白人,賭氣誰都會,可如今這年月能有個拉車的活兒就不錯了,裝好漢可頂不了飽。孫二爺收取押金的目的達到了,又揍人出了氣,索性就做出大度的樣子,表示不再追究。
徐金戈和楊秋萍以夫妻的名義在“南山堂”西藥店過上了日子,兩人在公開場合下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尤其是楊秋萍,別提有多賢惠了,在外人面前給足了徐金戈的面子。而徐金戈也擺出一家之主的架子,頤指氣使地把楊秋萍支使得團團轉,動輒還訓斥幾句,楊秋萍氣得暗自咬牙,但當著外人面卻不敢發作,還得裝出低眉順首的樣子。
回到家里,楊秋萍的大小姐脾氣便暴露無遺,她懶得做家務,屋子里臟亂得像個豬圈,以至于徐金戈都看不下去了,只好自己收拾。楊秋萍也不會做飯,連煮個面條兒都會把鍋底燒穿,徐金戈還說不得,說一句她頂一句,惹急了她便甩出一句:“你以為自己是誰,還真拿自己當丈夫?要不是為了抗日,你給我提鞋都不配。”
徐金戈說:“真沒見過你這樣的老婆,你要真是我老婆,我一天揍你三次,不信就管不了你。”
楊秋萍建議:“要不還是請個用人吧,你這個掌柜的也不能太寒酸了。”
徐金戈馬上拒絕道:“不行,這里又是槍又是****的,你瞞不過用人的眼睛,走漏了風聲你我誰也跑不了。”
楊秋萍想了想,覺得有道理。兩人自從結成假夫妻以來,時刻都生活在高度警惕之中,連睡覺時都把上了膛的手槍放在枕頭下。生活在日本人占領的北平城中,到處彌漫著恐怖氣氛,稍有不慎便會帶來殺身之禍,環境實在太惡劣了。楊秋萍說過,一旦身份暴露,她絕不會讓鬼子活捉,無論如何也要給自己留一顆子彈。日本憲兵隊的審訊室是個比地獄還要恐怖的地方,她對此早有耳聞,萬一被捕她擔心自己挺不下來。
而徐金戈是個職業特工,他對各種惡劣環境早已習以為常,但凡干這行的人都不大在乎生命——別人的生命,也包括自己的生命。他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干成大事。依照徐金戈的想法,最好是組織一兩次行動,把日本駐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及其日本駐北京特務機關的機關長喜多誠一的項上人頭摘下來,只殺幾個漢奸沒多大意思。
最使徐金戈感到憋屈的是眼前的日子。他是個以四海為家的男人,不喜歡家庭生活,尤其是現在,他居然要硬著頭皮和一個陌生女人過起小日子,更要命的是這個“老婆”還處處和自己對著干,根本沒把他這個“丈夫”放在眼里。
兩個月前,徐金戈按照上峰的指令,經過半個月的“戀愛期”,和楊秋萍結為“夫妻”。在談戀愛的半個月里,兩人口角不斷,有幾次還在公園里吵了起來。徐金戈聲稱若不是為了執行任務,他才不受這種洋罪,娶楊秋萍這樣的女人有什么好?長相雖然馬馬虎虎過得去,可脾氣卻像個王爺,動不動臉就拉下來了,手里有什么敢摔什么,哪有半點兒妻子的賢惠?楊秋萍本來長得很漂亮,從小被人夸到大,沒承想到了徐金戈嘴里,她的相貌成了“馬馬虎虎過得去”,于是火冒三丈地回敬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磨坊里的毛驢都比他長得順眼,若不是為了工作,天下男人都死絕了也不會“嫁”給他。
“戀愛”期間兩人互相看著都不順眼,都覺得自己倒了八輩子霉,碰上這么個搭檔。其實在外人看來,徐金戈和楊秋萍從年齡、相貌和氣質上看,無疑都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
盡管兩人相處得很糟糕,但戲還是要演下去,徐金戈硬著頭皮去楊秋萍家見了老丈人楊易臣,根據“黑馬”的指示,這個婚姻要做得像真的一樣,連細節都不能馬虎,楊秋萍從小生長在北平,父親又是梨園行的名角兒,親戚朋友很多,倘若楊秋萍不聲不響成了“南山堂”藥店的老板娘,那么早晚會被人認出來,看來“黑馬”的思路還是很嚴密的。
徐金戈的身世早在戰前就由軍統局的專職人員做了縝密的偽裝,他是個孤兒,從小由北平天主教會所辦的孤兒院養大,商業專科學校畢業后一直從事商業活動,這些經歷都記錄在戰前北平市警察局的戶籍檔案中,完全經得起調查。
楊易臣第一次見到“姑爺”的時候并不滿意,他一向尊重文化人,希望女兒能找個出身書香門第又上過名牌大學的人,誰知這位“姑爺”不僅是個不明不白的孤兒,還是個買賣人,這種條件離楊易臣的初衷相去甚遠。楊秋萍一見父親沉下臉便知他不滿意,于是親熱地挽著徐金戈的胳膊對父親宣布道:“爸,我非他不嫁,您要是不同意,我可和他私奔了,到時候您別怨我不孝順。”
楊易臣見女兒態度堅決便連忙改口:“閨女,我沒說不同意呀,你們年輕人講究自由戀愛,這我懂,你們先處處看。”
楊秋萍卻直截了當地說:“爸,我們要結婚了。”
楊易臣驚愕了:“這太突然了吧,為什么這樣著急?”
楊秋萍是個好演員,她在徐金戈的臉上吻了一下,甜蜜地回答:“因為我愛他。”
楊易臣一時說不出話來,竟愣在那里。
徐金戈卻心里一動,他仔細望著楊秋萍,心里竟有了一種異樣的感覺……
白連旗最近又揭不開鍋了,自從北平日本占領軍宣布對糧食實行管制以后,德子的糖葫蘆生意是沒法做了,一是山楂和白糖類的原料來路被切斷,二是有閑錢吃零食的人也少了。白家的家底兒經三代人折騰,如今能賣的只剩下白連旗自己了,至于能不能把自己賣出去,白連旗心里也沒譜兒。一個只會吃飯不會干活兒的人,白送給人家當孫子,人家恐怕都得琢磨琢磨。當白連旗把他父親留下的最后一間房賣掉之后,他就搬到果子巷德子家住了。德子也沒有家眷,光棍一條。那間小屋家徒四壁,一副鋪板用磚頭支起來權作床,白連旗搬來后,兩人睡一副鋪板便嫌擠了,于是又偷了些磚頭碼在鋪邊,算是加寬了這張“床”。
住的問題好湊合,吃的問題卻不好湊合。前些日子,兩人實在沒轍了,在果子巷北口的孫寡婦那兒吃了幾天“瞪眼兒食”。“瞪眼兒食”是一種雜燴菜,有人把飯館里酒席上的折籮攢在一起,用車拉回去重新加熱再推出去叫賣,很受窮人歡迎。那些拉洋車的、扛大個兒的苦力都自帶干糧,蹲在熱騰騰的鍋邊用筷子夾肉吃,先吃后算賬,規矩是不許挑,一筷子下去,大也好,小也好,肉皮也好,骨頭也好,反正是一筷子一大枚銅板,能不能撈到肉吃要看你的運氣。何謂“瞪眼兒”?是買賣雙方都瞪大眼睛,賣主兒要仔細數著,若是哪位爺明明夾了五筷子卻不認賬,只交三個銅板,那這買賣可就做賠了。至于買主兒就更得瞪眼了,誰不想一筷子夾上個雞大腿來,不瞪眼成嗎?
白連旗頭一回吃瞪眼兒食,沒經驗,他頭一筷子下去只夾上來一根牙簽兒,賣主兒可不管這個,“當”地一敲鍋沿兒,算是記上了賬,一大枚銅板就這么打了水漂兒,您再餓總不能啃牙簽兒吧?白連旗長了記性,第二筷子下去就覺得沉甸甸的,他心頭狂喜,認定是塊五花肉,誰知卻夾上了一根大骨頭,更令人沮喪的是,這根骨頭被啃得干干凈凈,連點兒肉渣兒也沒有,看來此人啃骨頭的水平極為專業,絕不亞于任何一條狗,賣主兒又一敲鍋沿兒:“當!”又是一大枚銅板被記上賬。白連旗簡直不敢下筷子了,這一眨眼工夫,兩大枚銅板沒了,他媽的連塊肉皮也沒撈著,這不把人窩囊死?還是德子有眼力見兒,他知道主子不高興了,連忙說:“主子,您歇著,瞧我的。”他做了個深呼吸,閉上眼睛,將一口丹田之氣徐徐吐出,不明底細的人還以為這位爺在練氣功。德子突然瞪大眼睛,出手如電,一副筷子如蛟龍入水直插鍋底,轉眼間一個完整的肉丸子浮出湯面,圍在鍋邊的人群瞪大了眼睛發出一聲驚嘆:“噢……”猶如德子中了頭彩。
當然,這個肉丸子馬上就進了白連旗的肚子,他甚至沒來得及仔細品味一下肉丸子的滋味,眼淚就控制不住地滾落在胸前,一個大戶人家的少爺,如今混到這份兒上,還活個什么勁啊。
別以為白連旗這一哭能哭出什么人生感悟,從此就勵精圖治,改變人生,根本沒戲,這不過是情境造成的一時傷感罷了。白連旗是那種過一天算一天的主兒,他的頭腦中永遠不會產生出思辨的火花,他承認自己是個俗人,從來也沒想去干些經天緯地的大事,他活在這個世界上幫不了任何人的忙,別人對他也不應該有太多的奢求,他白連旗能把自個兒的事情料理好就算是為這個世界做出貢獻了。
“瞪眼食兒”吃過了,哭也哭了,這時德子不知從哪兒淘換些“高末兒”[2]
來,用陶壺沏上遞到白連旗眼前。他對著壺嘴兒喝了一口,只覺得一股茶香順著喉嚨沁入肺腑,身上感到懶洋洋的,心情也漸漸好了起來。他為自己剛才的失態感到羞愧,有什么大不了的,人生在世誰還沒個坎兒?關鍵是得想個轍了。
白連旗坐在炕頭上想了好幾天,終于決定放下架子,賃一輛洋車,靠拉車養活自己。當然,他沒打算真去當車夫,他也沒那個體力,這只是象征性的,賣力氣的事自有奴才德子去干,白連旗認為自己能放下架子去賃洋車,已經夠丟人現眼的了,白家的先人們若泉下有知決不會安生。
徐金戈和楊秋萍“結婚”以來,始終不大和諧,最尷尬的是晚上睡覺。結婚的第一天晚上,楊秋萍在磨磨蹭蹭地洗漱,徐金戈卻坦然上了床,他理所當然地認為,一男一女躺在一張床上,該發生什么事自然要發生,他只需順其自然就成。可楊秋萍卻不這么想,她推了推徐金戈:“你這個人怎么這么沒禮貌?咱們還沒商量好各人睡覺的位置,你怎么就先躺下了?”
徐金戈無所謂地回答:“反正就這么一張床,還商量什么?總不能一個睡床上,一個睡地上。”
“喲,你這人怎么這么無賴,你還真以為咱們是兩口子?別做夢了,我說徐先生,你挑吧,你是愿意睡床上呢,還是愿意打地鋪?”
徐金戈躺著沒動,輕飄飄地甩過一句:“這還用問?我當然愿意睡床上。”
“徐先生,你難道不覺得臉紅嗎?自己堂而皇之地躺在床上,卻讓一個女人睡在地上,你好意思嗎?”
“我沒什么不好意思的,你去打聽一下,有沒有新婚之夜老婆不肯和丈夫睡在一張床上的?這倒也罷了,要是再把丈夫轟到地上睡可有點兒過分了,你說是不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