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四-《往生記》
第(1/3)頁
“國內應該還有不少計算機企業吧,我所知道的各類配套企業多如牛‘毛’,相關的新技術發展雖說沒有國外那么先進,但是一直在做。”長久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問,“據我所知,至少每個計算機配件生產廠都在研發自己的技術,若是你們能把資金同技術、人才統統整合到一起,沒有可能依然像這樣落后的。”
“這個問題現在不能說,有些東西說也說不清楚。”余所無奈啊,這哪是他能解釋的清楚的,“我只能跟你這樣講,若是國內自己做,恐怕十年也做不完,若是你來做,阻力會小得多。”
“寧贈友邦,不予家奴。”長久不知從哪里想起來冒出了這么一句話,把余所說的臉‘色’‘潮’紅,尷尬無比。
“中國人就這樣,要么全部打倒,否則新東西是不會被接受的,這點大家都很清楚。”余所滿臉悲哀,“說實話現在國內的人才流失實在太嚴重了,年輕一點的還有闖勁,大多不在國企里面拿那點死工資,哪怕賣個茶葉蛋也比研究所活的滋潤。我們這些老的就不行了,看著這樣的局面心痛啊,那些歐美的企業還好說,大多是一步步的試探著向中國市場進發,看得出來是想把這行當實事做的。可是那些小日本就不行了,完全是蝗蟲,我所接觸的都是這樣的人,撈一把就走。偏偏現在國內的產業喑弱,大眾還特別認同這些進口的產品,盲目的跟風,我們現在急需一個標榜。”
“上所好,下必效之。”長久并不為所動,“這個局面不是民眾的錯,國家采購的東西都是進口的,你還指望老百姓怎么辦?”
“……”余所沒話說了,眼睛都紅了,“領導也不是不知道這個事情,但是又能怎么樣,國內做不出來符合標準的產品,不爭氣也沒有辦法啊。”
“大眾不是傻子,有困難也會理解。”長久想到哪說哪,畢竟這口氣已經憋了好久了,再世為人還怕什么,“國家掌握著的宣傳機器是做什么用的,難道只是用來‘蒙’蔽老百姓的嗎?開國這么久,哪有什么困難國人沒經歷過,要說世事‘洞’明誰沒有自己的算盤。一次兩次好哄,再多那就難了,人民素質提高了,不是唱唱高調就能吃飽肚子的。既然決定放開了市場,那就要做好接受競爭的打算,不要以為對外商優惠就能干等著別人為你發展經濟,其實那些狼都眼紅著呢,你不放開市場都千方百計的想鉆進來,更何況你們把他當爺供著,莫欺少年窮,靠錢是買不來尊嚴的。”
這番話可算是振聾發聵,余所目瞪口呆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正待辯解,卻見長久揮一揮手:“今天就到這里吧,我頭有點暈,好些東西到了嘴邊就是說不出來。等我寫點東西,過幾天我給你,你帶回去給上面看看,若是同意,我就回去。”
歷史的車輪還是不可阻擋的啊,同余所告別之后,長久回家躺在‘床’上,點起一根煙皺著眉頭思索。
自己在國內的時候沒有能力改變,那很正常。原本想點起幾個火種或者可以起到杠桿作用,沒想到幾年不到依然慢慢的要回到原先的軌跡上。
長久依然清晰的記得,當年小時候還玩過國產的TTL70XX系列,組裝過無線電、收音機,只不過到了80年代之后,這些東西在市場上已經完全不見了蹤影,到處充斥著的都是進口貨。
這些進口的很便宜,質量又好,很快就把國產的給擠垮了。從此,價格就任別人定了,你不買還沒辦法。
依然記得八十年代的時候,家里買了第1部彩電,三四千大洋,進口中檔貨。貌似這個價格一直持續了不少年,日本人只要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是不會想到降價這個事情的。若不是國產的彩電生產線起來了,我們現在估計還是用著昂貴的松下、sony。
彩電啊,說實話,國內并不是那么的落后,早在69年的時候國家就制定了PAL彩電標準,七十年代初的時候四川長虹就研制了第一代的彩電。
那時候發明了漢字的‘棒’子兄弟還在學習怎么造黑白電視呢,三星公司70年才和NEC合資生產黑白顯像管,只因為那時候日本已經全面轉向彩電,這才將黑白技術輸出,做最后一筆生意。
這個長久記得很清楚,因為小時候他老爸就是在國營電視機廠上班,這些東西接觸的比較多。三星公司生產的黑白電視根本沒有銷路,畢竟當時日本的彩電技術已經成熟,三星的黑白電視出口急劇萎縮,其在生產線上的投資都沒收回來,搞得三星在七十年代末的時候都快破產了。
只是這個世界就是快吃慢,大魚吃小魚。八十年代初的時候,中國國內的黑白電視急速普及,國內的產能不足,只能大量的從三星進口黑白顯像管,一度占到了三星銷售總額的80%,利潤額的100%,這才讓三星完成了起死回生,轉向了彩‘色’顯像管的生產。
所以說中國人養虎為患也不為過,關鍵就在對待產能不足的態度上,兩國政fǔ的思路完全不同,歸根結底,還是追求不同。
‘棒’子完全拷貝日本人的發展思路,追求的是核心技術力,因此當韓國的三星和金星(現LG)與日本企業合資生產黑白電視的時候,韓國政fǔ命令它們盡早獨立,實現技術自立,一定要擺脫對日本技術的依賴。
同時‘棒’子政fǔ限制市場,限制黑白電視的內銷,因為此時的黑白電視核心技術還沒有掌握,通過出口積累資金經驗,以培養本土的核心部件產業。
只是跟著別人***后面只能喝湯,甚至會餓死。畢竟沒有利潤的技術別人才會給你,因此‘棒’子企業向彩電轉型時遇到了極大的困難,日本不愿意提供彩電技術,只有靠自己‘摸’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