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州渭南縣衙。 在縣衙后院是各位官員的住所,其中一個院落里有三間瓦房,臥房里面的人剛剛起床。 “楊郎,這么早起來就收拾,是要出門?”一位二十歲左右的少婦睡眼惺忪地躺在榻上,看著丈夫的背影問道。 “娘子,昨晚收到長安大兄的來信,有兩件事要走一遭?!? 此人名叫楊收,字成之,今年三十五歲,現任渭南縣尉。 他的妻子名叫韋東真,是京兆韋氏中韋審規的女兒。 韋審規是穆宗朝的御史中丞,曾任京兆少尹,二十六年前出使南詔,官終壽州刺史。 此人已經過世多年,韋東真是他的小女兒。 “什么事要這么早走,再睡一會嘛。”韋東真撒著嬌,她跟楊收感情很好,夫君也沒有納妾,家中只有她一個,二人如膠似漆,生下兩個兒子楊鑒、楊鉅。 如果是平時,楊收一定會溫言幾句,這時卻有些煩躁,他穿好鞋子,突然問道:“娘子,你和禮部侍郎韋愨(que)家到底是什么關系?一會說是堂兄,一會說是堂侄?” 韋東真半坐起來,撩了一下披散在臉上的長發,說道:“楊郎,你問這個干什么?韋愨是二房的堂侄,不過比我歲數大,家父早亡,母親自降一輩,讓我叫他堂兄。” 楊收說道:“我要去長安一趟,大兄來信說馬相公可能要出事,聽說韋愨消息靈通,我拜訪一下多知道點內幕。” “那你只管去找,韋愨人很熱情,定會幫忙的。你大兄不會有事吧?” “大兄是馬相公提拔起來的,我這個渭南尉也是馬相公舉薦,此次相公有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等自然要去幫著謀劃一番。” 楊收的大哥叫楊發,是太常少卿。 馬植與馬元贄認了同宗以后,開始自立,想從牛黨中獨立出來,他羽翼不豐,只有楊發一個心腹,楊收是通過大哥的關系才進入這位宰相視野的。 “你不是以前說,和你大哥不是一母所生,有些生分嗎?” 楊收一笑,對妻子道:“那是開玩笑的,如今哪家不是宗族排在第一,兄弟有些隔閡是自家人的事,在外面還是要互相扶持的。” 他的母親是長孫夫人,生了他和楊嚴兩個。 楊發是老大,和老二楊假,都是大夫人元氏所出,元氏是元稹同族。 楊收七歲就死了父親,一直是大兄楊發在管他,這其中的感情還真是說不清。 他一邊說一邊整理好行裝,告別妻子,帶了個親隨就上路了。 渭南縣本來屬于京兆府,后來華山邊上增設了華州,不久改名太州,渭南就一直在京兆府和太州之間轉來轉去,二十多年前又改到太州治下。 這里離長安一百二十里,騎快馬一日可以到達。 楊收天還沒亮就出發,路上經過三個官驛換馬休息,晚上日暮時分終于趕到了長安城內楊發的府邸。 門子認得是三郎君,就讓他們直接進去。 到了書房,楊收看到大兄正在桌案上寫字。 “弱羽怯孤飛,投檐幸所依。 銜環唯報德,賀廈本知歸。 紅觜休爭顧,丹心自識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