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傳爾丹兵敗,朝廷要不要管?” “當然要管!” “要不要出兵?” “不出兵是不行的。” “誰當將軍?” ………… 胤不去面見康熙,專程火急來見胤禩,原本就為的這件事,和手眼通天的胤禩商議,聯絡人保舉自己帶兵出征。路上想得好好的,自己先讓一步,故作姿態要保八阿哥親自帶兵,由自己輔佐,待八阿哥推讓,然后順水推舟……不想被這個呆阿哥幾句話挑得明明白白!沉吟片刻,胤正容說道:“誰帶兵都一樣。來見八哥,為的就是這件事。阿哥帶兵,不過是個坐纛兒的,難道真的一刀一槍廝殺?所以我想,這掌兵權的事不可旁落,最好是八哥為帥,好好兒在西邊立一功。不然,三哥四哥搶了差使,我們就得不著彩頭了!” “好兄弟,你的心我知道。”胤禩輕輕嘆息一聲,半晌沒言語,竟自斟自飲了一杯,說道:“當今之事,大將軍一位至關要緊。據我看,誰做大將軍,就是圣心默定的繼位人!” 仿佛一聲霹靂劃空而過,書房中人個個面色蒼白,只聽窗外一聲接一聲的“吃杯茶”烏叫聲。許久,胤禩才道:“這個位子,十四爺不坐誰坐?”“八哥!”胤驚得面白如紙,搶上一步,緊緊握著胤禩雙手,顫聲說道:“無論年、資還是德望,十四弟萬不能及你一分,你怎么說這個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你是我們的首腦、主心骨兒,次序一亂后果不堪設想!——我們嚙臂為盟,言猶在耳呀!”他這樣激動誠摯,眾人無不動容,都把目光注視胤禩,阿靈阿是最知底的一個人,心里也不禁想:“八爺是不是多心了?” “十四弟,那都是往事。已成過眼煙云,不要再提它了。”胤禩眼中含著淚,注目著院外景致,透了一口氣道:“吉兇悔吝生乎動,這是《易經》要旨,我也是讀《易》韋編三絕的,偏偏就忘了。天命或許原來歸我,你們擁戴我也并不錯,但這幾年來檢討,我心動得太過,不知韜晦,鋒芒畢露,已經招了造化所忌。所以,失愛于皇阿瑪并不奇怪,本來九鼎重權不輕授受,也怨不得皇上忌我。過猶不及,長處也就變成了致命要害。唉……不說這些了,天命一去不可追,自今而后,我自認是‘毛’,十四弟是‘皮’,愿為盛世賢臣,安為周公輔佐,這個心思,也可對天而表!”胤的臉漲得通紅,連連搖頭道:“八哥這話雖出于至誠,我萬難領受。做人君治萬乘之國,要的是器量和人心,這兩條恕我直言,無論九哥十哥還是我,誰也沒法和你比,更不必說我那又精明又糊涂的四哥了。你說天命,這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說‘失愛’于皇上,我看則未必。皇上天稟聰明,睿知圣哲,心機難度難量,幾翻幾覆地挫磨你,焉知不是空乏你身心,歷練你心志,好放心將這萬幾重擔交與你?不然,為什么一邊對你大加申斥,一邊晉封你,跳過幾個哥哥,封你親王?他老人家明知我是你的‘一黨’,為什么將兵部交給我,又囚禁了會帶兵的十三阿哥?別的我不敢說,我斷定,這次命將,帶十萬大軍出關,如果我是大將軍,一定萬歲心里已有了主見,給你立一個擎天保駕之臣!” 他兄弟二人各執一理,偏都說得天衣無縫動人心扉。胤在旁笑道:“這么好的事,你們推來讓去,叫我坐在一邊心癢難耐。我也是個阿哥,一般是萬歲的骨血,你們要不肯當皇上,我可要當了!”一句話說得眾人都是一笑。胤禟笑道:“老十沒遮攔,這是好開玩笑的?依著我說,螳螂捕蟬,不知黃雀在后,這個大將軍,不光我們想,只怕三哥四哥也要伸手。方才年羹堯來打花胡哨兒,不定連這個狗才也做著將軍夢呢!人算不如天算,掉以輕心不得喲!” “九爺說的有道理。”王鴻緒輕咳一聲道,“我看事情要分兩層來說。一層是,三爺胸無大志,四爺瑣碎刻忌,無論誰是日后人主,總脫不出在座的四位爺。你們素日同聲共氣,無論為君為臣,必定相安無事,這于大局有好處,萬歲爺何等精明,不會連這都不懂。二層是,十四爺雖說管著兵部,但并無呼之即來的兵權。所以要咬定牙根,把這個帶兵大將軍弄到手,萬萬不可旁落。如此,無論將來圣命歸誰,我都可進退裕如,穩操勝券。如果選定八爺,那什么也不必說,十四爺身擁重兵駐節在外,就有什么小人作祟,翻不起什么浪子來。如果選中十四爺,八爺威高望重,坐鎮北京靜待十四爺,也是穩如泰山!” 王鴻緒翰林出身,文心周納侃侃而言,眾人都不禁點頭稱是。揆敘卻道:“萬一選了別的阿哥呢?比如說三爺,誰敢保萬歲不選一個沒野心懂文治的繼位人呢?”阿靈阿笑道:“昔日太子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天不許這樣,要真有這種荒唐事,十四爺何妨來個靈武即位,八爺率百官陳酒相迎,大局頃刻可定!” 一番議論絲絲入扣,眾人都松了一口氣,胤方問起年羹堯來意。胤禟笑道:“西邊軍興,這小子也叫撩撥得意馬心猿,我看他總像有點不甘在四哥門下受制的樣子,所以和我們套近乎。”“他想當大將軍?”胤啞笑道,“做他娘的春夢!要真不用阿哥將兵,十四哥,你就舉薦鄂倫岱,我再發動一些人,一窩蜂兒上折子。大將軍,非得是我們的人不可!”揆敘笑得兩眼擠成一條縫,翹著拇指道:“誰說我們十爺粗?一語破天機,這句話就是宗旨!趁著四爺他們都在夢里,我們早點活動部院,吏部兵部一齊奏本,請萬歲選阿哥命將出師!” “要萬一選三哥,”胤禟仰著臉悠悠說道,“我們就舉薦十四弟為副,他在外就作不了耗。”王鴻緒卻道:“如若選四阿哥呢?他帶十萬兵,又有年羹堯部策應,勢力就大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