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西域都護,佛門香火-《鎮雄》
第(2/3)頁
太常道內,作為大夏派出,名義上轄制管控西土的都護府,便坐落于此。
所以,長寧城內才會有別于西土更西處那些城池,城中有身著大夏制式官府的修行者盤踞。
老峰主明顯不想與大夏這些尋常的兵士有著太多交集,因此,不過在路過的兩隊兵士,打量了這幾位新來此處的外鄉人后,許布武袖袍一揚,便帶著三位弟子掠行至城內最大的寺廟之中。
西土的九道,每一道都有一座主寺廟,像是那爛陀寺分封的諸王,替佛門坐鎮佛國四方,為僧侶傳道,也為佛門收集信仰。
太常道內,便是鴻路寺與都護府名義上的共治。
然而,不管是人族天下那座高官權力彼此傾軋的神都,還是其余四方最為邊緣的小城,卻無不知曉,西土所謂的共治,大夏都護府不過只占有一個名義上的至高。
不說整片萬萬里延綿佛國,單是都護府坐鎮的太常道,大夏駐扎此地的兵士,除了擁有巡查一權,可以在城中四處走動以外,對西土其余一眾事物,再無任何參與決斷的話語權。
與北嶺那座拒北城幾乎是等同皇朝統制的西域都護府,在大夏皇朝六千載的歲月更迭之中,卻是與那座北望雄關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
名為封疆大吏,實為流放。
長寧城的中心,乃是一座仿照鴻路寺規格建造的寺廟,名為靈藏。
西與都護府在初入西土之時,第一任都護的確乃是當時的開國帝皇親自任命,乃是當初跟隨大夏初代帝皇南征北戰的一員悍將,在那個大夏太祖尊為人族圣人的時代,都護府自然也想要為皇朝在西土建功立業,將偌大一片佛國的信仰,轉為皇朝的官學。
只可惜,初代都護在西土創業未半,便突然暴斃,當時的人族天下,那些團聚在大夏開國太祖身旁的皇朝元老,自然有心探查一番這位老戰友的死因,但讓人疑惑的是,如此一股堪稱人族天下最巔峰的強者的探查,卻在將手腳深入西土極深處后,便戛然而止,再無音訊。
再后來,雖然江湖之中有些許傳聞,那位初代的西域都護,乃是因為想要顛覆佛門在西土的信仰,葬身于佛門僧侶手中,但在皇朝并無任何表示的情況下,傳聞也漸漸消失。
都護府對西土的教化,也在那之后戛然而止。
在那之后,大夏后來前往西土的都護,雖然也有不少心懷壯志的強大修行者,但在西土停駐一段時間之后,明白了佛門信仰在這片黃沙之上,究竟有著崇高地位的都護們,卻是只能一個個得意而來,失意而歸。
所以,六千載后的今朝,西域都護府的主宰,幾乎都是神都之中那些大家族,朝堂顯貴之間彼此權力傾軋,最后不得已被流放的失敗者。
第(2/3)頁